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化肥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現狀并不是偶然的,主要表現為結構性過剩和階段性過剩。結構性過剩表現為:一是原料結構不合理,原料運距較遠的產品要適當進行原料結構調整,減少原料運輸費用;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高附加值產品少;三是技術水平落后,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競爭力弱;四是企業結構不合理,裝置規模太小,導致開工消耗高、能源效率低。而階段性過剩則表現為:在世界經濟發展較好時,產品出現供應緊張,當金融危機來臨時,眼前的項目就變成了重復建設,出現產能過剩。
“中國氮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比較嚴重,而尿素作為氮肥品種的主導產品,在這場危機中更是首當其沖!鄙轿麝柮贺S喜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湖水這樣說道。
董湖水同時表示,原料價格的變動直接影響著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以山西省為例,上半年,白煤到廠含稅價在1100元/噸以上,而目前到廠價基本維持在950元/噸,雖降幅遠小于尿素價格的降幅,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一些瀕臨停產企業還勉強維持生產。隨著9月15日之后尿素出口關稅回歸至110%,出口通道轟然關閉,尿素企業必將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被業內給予厚望的“救命稻草”——出口根本無法承受國內市場嚴重的產能過剩。據悉,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士也在積極呼吁“零關稅”的優惠政策,想通過出口來緩解這一問題。然而,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只是緩兵之計,治標不治本。
從短缺到平衡,從平衡到過剩,中國化肥行業走過了一條“突飛猛進”的道路。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氮肥和磷肥的第一生產大國,除鉀肥還需進口外,其他化肥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過剩,目前我國的氮肥、磷復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開工率大幅下降。
我國氮肥生產在1997年開始盈余,而近十年氮肥產量更是以年均增長6.7%的速度發展,最終產能過剩。以氮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尿素為例,2008年底,全國尿素年產能已達5900萬噸,當年尿素年需求量為50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900萬噸左右。預計2009年國內新增產能約為430萬噸,總產能將達到6300萬噸。全國工農業化肥用量總和為52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超過1000萬噸。
對于磷肥來說,產能過剩的問題長期困擾著行業的健康發展。截止到2008年底,磷酸二銨產能約1300萬噸,而國內需求僅550-600萬噸;磷酸一銨產能1400萬噸,國內需求600-700萬噸;但一些地方還在盲目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底,我國現有規模以上磷肥生產企業395家,復混肥料生產企業1024家。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復混肥生產企業約4350家,產能約2億噸;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生產企業1150家,產能約8000萬噸。
嚴峻的數據已經顯示出過剩正在加劇,并已成為橫亙在中國經濟復蘇道路上的攔路虎。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表示:“目前磷肥的產能過剩應當引起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必須加強。”
武希彥強調,由于中國磷肥工業的高速發展,行業內積的矛盾也愈發突出,如產能過剩、產品單一、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發展薄弱、技術創新能力弱等現狀嚴重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再加之金融危機導致了國內外市場疲軟以及高價原料帶來企業的巨額虧損,中國磷肥工業已經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