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來,硫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產量、品種不僅滿足了化肥生產的需求,為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還滿足了化工、石化、輕工、紡織、有色冶金、鋼鐵等行業的需求,為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障。從2004年起,我國硫酸產量已持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國硫酸工業已形成集設計、科研、設備制造、施工安裝、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完整體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加入WTO后,我國硫酸工業的原料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硫鐵礦占統治地位轉向“硫鐵礦—硫黃—冶煉煙氣”三足鼎立的格局。這種格局的形成,主要是云南、貴州、湖北大型磷復肥生產基地的建設,使我國硫酸工業得到迅猛發展。具體表現為:硫酸生產裝置規模大型化,生產技術水平大幅提高,環境污染大大減少。此外,硫酸工業的國際間合作大大加強,促進了我國硫鐵礦制酸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加入WTO前的2001年,我國硫酸產量為2786.3噸,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加入WTO后的第三年即2004年,我國硫酸產量已達到3995萬噸,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我國硫酸產量達到5044萬噸。2001~2006年,我國硫酸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2.6%。新中國成立50年后的1999年,我國硫酸產量為2250萬噸,入世僅5年,我國即增產硫酸2257.7萬噸,這意味著加入WTO以來我國硫酸工業的發展速度已超過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的發展速度。
60年間,我國硫酸工業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中國成立的前50年,硫鐵礦制酸占主導地位。1995年,我國硫鐵礦制酸占硫酸總產量的82.1%,達到了硫鐵礦制酸的巔峰。加入WTO5年來,硫黃制酸異軍突起,目前已成為我國硫酸工業的主體。硫黃制酸從1995年的10萬噸左右發展到2001年的818.3萬噸,又發展到2006年的2233萬噸,在硫酸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也由2001年的29.4%增長到2006年的44.3%。2007年,有8個省市的硫黃制酸產量超過100萬噸。目前,我國硫酸工業已經從原來的以自有硫資源硫鐵礦制酸為主,逐漸演變為現在的以進口硫資源硫黃制酸為主的新格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迅猛發展,作為有色金屬工業副產品的冶煉煙氣制酸也獲得快速發展,銅陵有色、江西銅業、甘肅金川等硫酸產量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特大型企業,以及云南銅業、葫蘆島有色、湖北大冶、山東祥光等硫酸產量在5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企業,均以冶煉煙氣制酸為主。目前,硫酸裝置的大型化在我國硫酸行業已成趨勢,我國硫酸工業的規;、集約化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
60年來,我國硫酸工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更趨合理。現在不僅礦山進行選礦,將含硫45%的硫鐵礦作為制酸原料;也有硫酸生產企業采用選礦的做法,既提高了入爐料的品位,又得到了高品質的礦渣,進而銷售給鋼鐵企業,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一做法目前已成為硫酸生產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大亮點,也是我國硫鐵礦制酸得以不斷發展的動力。此外,硫黃制酸、硫鐵礦制酸和冶煉煙氣制酸高、中溫位廢熱利用技術日臻完善,硫黃制酸低溫位廢熱利用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硫鐵礦制酸和冶煉煙氣制酸低溫位廢熱利用技術正在積極開拓之中,我國硫酸工業的廢熱回收利用效率正在穩步提高。
在硫酸工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還以硫資源為主線,以能源循環為輔線,實現了以硫酸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山東魯北企業集團、貴州宏福實業開發有限公司、四川龍莽集團、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賽科石化有限公司等一批化工企業開創了各自獨特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使企業的產品鏈得以延伸,資源利用實現最大化,消耗實現最小化,不僅提高了環境效益,而且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