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來,南方大部稻區水稻“兩遷”害蟲成蟲峰明顯,田間蟲口密度迅速攀升,發生危害日趨嚴重。其中,稻飛虱在長江中下游和江南稻區偏重發生,近期田間褐飛虱和短翅型成蟲比例上升明顯;稻縱卷葉螟在江南、長江中下游和華南稻區持續出現蛾高峰,田間蟲卵混生現象嚴重。根據當前田間發生情況,結合水稻生育期和氣象預測條件分析,預計下階段水稻“兩遷”害蟲在長江中下游、江淮大部晚稻區呈偏重以上程度發生態勢,華南和江南雙季晚稻區田間蟲量將急劇增加。
一、當前發生情況
1.稻飛虱
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生面積2.76億畝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4%。8月下旬以來,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單燈每侯誘蟲一般300—600頭,浙江等地出現今年蟲量最高、范圍最大的誘蟲高峰,8月底東陽、溫州等地單日蟲量過1000頭,超過8月份誘蟲總量的80%。
南方大部稻區田間蟲量激增,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褐飛虱和短翅型成蟲比例急劇增加,大發生態勢明顯。江南中稻區百叢蟲量800—1500頭,比去年同期增加20%左右,江西西部和湖南中東部部分田塊超過3000頭大發生指標;褐飛虱成為絕對優勢種群,田間比例80%左右,褐飛虱繁殖危害已導致浙江等地系統觀測田出現“冒穿”現象;短翅型成蟲百叢蟲量40—50頭。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百叢蟲量300—800頭,褐飛虱比例超過50%。長江下游及江淮稻區大部百從蟲量在200頭以下,低于去年同期,但短翅型成蟲比例占10%—20%。華南和江南雙季晚稻區百叢蟲量平均500頭,局部田塊超過防治指標。
2.稻縱卷葉螟
截至目前,全國發生面積2.32億畝次,比去年同期減少28.4%,近期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蟲口密度直線上升,發生程度逐步加重。8月底至9月上旬,江南和長江中下游成蟲高峰不斷,持續出現1000頭左右趕蛾量;近日華南稻區監測到明顯回遷峰,廣東等地畝蛾量3000—5000頭,粵西和粵北局部地區過萬頭。
當前,江南、長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區田間蟲量居高不下,幼蟲、卵混生現象普遍存在。大部稻區畝幼蟲量一般為0.5—1萬頭,局部田塊超過10萬頭,經防治后大部稻區卷葉率控制在5%以下;除江南西部外,大部稻區畝卵量達1—4萬粒。另外,華南稻區近期蟲量快速增加,部分稻區卷葉危害顯現,畝幼蟲量和畝卵量分別為4000—5000頭和5000—8000粒,廣東等地部分田塊畝卵量超過5萬粒。
二、下階段發生趨勢分析
當前,江南、長江中游和西南大部單季中稻區已陸續進入成熟收割期,食料條件已不再適宜稻縱卷葉螟取食為害,褐飛虱也將在水稻黃熟后轉移為害;長江下游及江淮單季晚稻大部進入抽穗至灌漿期,華南和江南雙季晚稻處于幼穗分化至孕穗期,稻田生境適宜“兩遷”害蟲發生危害。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秋季(9—11月),除湖南中南部、貴州東部、廣西東北部、江西西南部等地氣溫比常年同期略偏低以外,全國其余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暖秋的氣候特點對褐飛虱發生與繁殖極為有利;主要多雨帶在湖南中南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廣東北部及江西南部等地,其中湖南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2—5成,利于“兩遷”害蟲遷移與降落。
預計下一階段“兩遷”害蟲將逐步遷移至長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區單季晚稻區,大部稻區將維持偏重發生態勢,部分稻區將大發生;江南和華南雙季晚稻區將進入蟲量激增階段,發生面積迅速增加、發生程度持續加重。
各級植保機構務必高度關注“兩遷”害蟲發生發展動態,加大監測力度和頻度,嚴格執行水稻重大病蟲害信息周報制度,突發情況隨時上報,為科學決策和指導防治提供依據,嚴防其突發成災,確保水稻生產安全。
來源: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