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尿素行情持續4個多月的跌落,已經迫使一些原料緊張、規模偏小、污染嚴重的尿素生產企業做出生死抉擇。前不久,年產10萬噸尿素的天津某化工已經倒閉,銀行開始上門討要貸款;同等規模的唐山邦力大銀化工有限公司已經停產。河北三河市農業生產資料服務中心經理劉常青說:“如果尿素出廠價格持續半年時間停留在1450元/噸-1500元/噸之間,那么一些沒有原料、規模優勢的小型氮肥企業將會大量倒閉。”
之前,我國尿素產業遇到市場危機時,一般會選擇停產檢修以應對局勢,一旦行情轉暖,各地尿素裝置立馬開工生產。但這一次的危機與以往有所不同,持續的低迷行情將會促進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運行。廣東江門一家氮肥企業的負責人說:“湖北宜化、山西天脊等大型企業,擁有規模、資源等各種優勢,他們會堅持得更久,西北寧夏、甘肅等地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企業也可以支撐下去。如果價格低迷持續半年以上,一些沒有任何優勢、年產能10-20萬噸的尿素企業,就會因為設備生銹而報廢。”
在氮肥行情慘淡的困難時期,中小氮肥企業掙扎在生死線上,而一些大型化肥企業卻在氮肥領域高高扛起擴張的大旗,在尿素產能急驟增長中扮演主角。建峰化工在已有60萬噸/年尿素裝置的基礎上,二期大氮肥裝置(45萬噸合成氨和80萬噸尿素)正在建設中,預計2009年底投產。湖北宜化從河南偃師、寧夏中衛遠東,到內蒙古鄂爾多斯,以超常的速度兼并重組,其尿素生產能力迅速增長。還有赤天化挺進煤炭資源豐富的桐梓縣,柳化股份受讓貴州安能工礦有限公司股權,這些行動背后都有借資源優勢擴大尿素產能的戰略行動。
對于大型企業擴張不止的現象,業內大型企業普遍認為,這是應對激烈競爭的正常反應。山東魯西化工銷售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們氮肥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高,氮肥企業數量已經從最多時的1500多家,發展到現在的600多家。主要是因為優勝劣汰的結果。危機對于優勢企業是一種機遇。在危機中,大型企業憑借自己的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擴大生產規模,可以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因為規模擴大之后,管理成本、銀行利息等固定成本就會攤薄,產品更具競爭優勢,也才能迫使落后的企業退出市場,從而釋放一部分市場空間給優勢企業,逐漸推動整個行業走向成熟。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2008年我國合成氨產量超過18萬噸的企業就有80家,合成氨產量占總量的51.09%;尿素產量超過30萬噸的企業57家,尿素產量占總產量的60.6%,平均單廠產量53.1萬噸。其中,尿素產能達到百萬噸級的集團公司有14家,產業集中度逐年提高。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目前的形勢下敢于繼續擴產的,基本上都是具備某一方面優勢的企業,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管理水平、資源儲備等皆非一般中小氮肥企業可比。一些被兼并的中小氮肥企業在擴建改建尿素裝置過程中,往往可以獲得先進的技術、管理以及資本輸入,使得新上尿素裝置不再是簡單擴產,而在生產工藝改進、節能降耗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優化。
今年,我國將新增430萬噸尿素產能,全年尿素產能過剩量將達1000萬噸。盡管供需嚴重失衡,但下半年部分企業在烈火中仍有重生機遇,這些危機中的機遇屬于那些有遠見、有實力、有智慧、有夢想的尿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