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期各地田間監測調查情況及栽培、氣象等條件綜合分析,預計今年馬鈴薯晚疫病在中北部馬鈴薯主產區將偏重發生,發病高峰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上旬。
預報依據:
一、田間菌源充足,品種抗病性差。近年來我省馬鈴薯主產區馬鈴薯晚疫病持續偏重發生,田間菌源豐富。且目前我省多數馬鈴薯主栽品種抗病性較差,利于病害流行。
二、發生期晚于常年。據各地6月20日-7月15日田間調查,訥河、北林、拜泉、依安、望奎、巴彥等地田間已始見中心病株,始見期較常年晚5-10天左右,目前病斑多發生在下部葉片,發病的地塊一般病株率5%-20%,其中依安的易感品種發病田塊病株率達50%以上。目前全省發病品種主要為荷蘭七、早大白、魯引、克新12等。
三、氣象條件較為有利。據氣象部門預測,7月份全省降水略多,氣溫略高,氣象條件有利于馬鈴薯晚疫病的流行。
綜上分析,隨著7、8月份降水增多及馬鈴薯進入易感病的花蕾期后,將加重馬鈴薯晚疫病發生。預計馬鈴薯晚疫病在大部分馬鈴薯主產區將達到偏重發生程度。各地要搞好田間調查,密切注意天氣情況,及時發布防治預報,加強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的宣傳指導,組織農戶及時提早噴藥防治。
防治建議:
根據上一年發病情況、氣象條件和品種的抗病性,在未發病前應提前預防噴施保護性藥劑一次。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田間出現零星的發病植株為中心病株),立即清除,并用密閉容器攜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施藥防治次數和間隔時間可根據氣象條件和品種的抗病性而定,降雨多、雨日多、感病品種應增加施藥次數,噴藥間隔天數5~7天,且應交替使用藥劑,延緩抗藥性產生。推薦使用以下藥劑葉面噴霧:
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懸浮劑1.2升/公頃;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1.8 千克/公頃;50%氟嗎啉錳鋅可濕性粉劑2.25千克/公頃;50%氟啶胺懸浮劑,0.5升/公頃;75%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2.25千克/公頃;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1.8千克/公頃。
宜采用機動式彌霧機施藥,應針對葉片背部均勻噴霧;也可利用3WX-300G型自走式高桿作物噴霧機進行噴霧防治,大面積連片種植馬鈴薯區可使用飛機進行噴藥防治。噴藥后8小時內遇雨,應及時進行補噴。
來源: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