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淘汰落后產能的規劃目標,明確了石化等五大產業未來三年產能淘汰指標。規劃目標要求,化肥企業將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等方式,淘汰技術落后、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產能。面臨這種嚴峻的形勢,小氮肥企業何去何從將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焦點。
截止到2008年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氮肥和磷肥的第一生產大國,上個世紀發展起來的小氮肥企業,從產能結構上已經遠遠落后于大化肥裝置。但鑒于目前我國鉀肥行業發展相對滯后,滿足不了國內需求的現狀,利用生產碳銨的裝置,改造成為碳基鉀肥,不僅小氮肥企業能有效地利用現有裝置,改變產品的結構,而且能跨入鉀肥行業,變成中型氮、鉀肥廠。這種思路符合國家化肥產能結構的調整方向,符合少投入、多產出的市場運行規律。
一、鉀肥行業產品結構的分析
碳基鉀肥的典型代表是碳酸鉀、碳酸氫鉀以及商品化有機(酸)鉀肥(例如乙酰丙酸鉀、檸檬酸鉀、腐殖酸鉀等),這類鉀肥中的碳酸鉀、碳酸氫鉀人們習慣上稱為無機鉀肥,乙酰丙酸鉀、檸檬酸鉀、腐殖酸鉀等習慣上稱為有機(酸)鉀肥,它們同屬碳基鉀肥,只是加工工藝、開發應用現狀各異。碳基鉀肥中的碳酸鉀、碳酸氫鉀都屬于生理中性肥料,可以被作物完全吸收。碳基鉀肥除了可以供應鉀元素以外,還可以提供大量的二氧化碳營養,因此,不論從環境保護角度,還是作物營養需要,碳基鉀肥應當是鉀肥工業發展的方向。
由于碳基鉀肥的加工成本較高,一般相當于硫酸鉀的兩倍以上,盡管使用效果很好,但少人問津。隨著近年來碳酸鉀新工藝的改進,成本有了較大的下降,所以碳基鉀肥的使用逐步提到議事日程。
二、小氮肥企業具有發展碳基鉀肥得天獨厚的條件
發展鉀肥工業同發展氮肥工業一樣,同樣需要符合我國的國情。建設一座5000噸/年的硫酸鉀工廠,采用常規的曼海姆工藝大約需要1億元的投資,而利用小氮肥現有的裝置生產含有碳酸氫鉀的鉀碳銨,投資相對較少。例如生產氮和氧化鉀的含量均達到12.5%,養分含量合計為25%的鉀碳銨,一座4.5萬噸/年合成氨廠,年產20萬噸鉀碳銨,相當于年產2.5萬噸碳酸氫鉀,比4座5000噸/年的硫酸鉀工廠產量還要多,而改造這樣的工廠,所需投資不過是幾十萬元。所以從少投入、多產出的概念來講,小氮肥企業具有發展碳基鉀肥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果再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一座4.5萬噸/年合成氨廠,年產2.5萬噸碳酸氫鉀,利用(或者說是減排)的二氧化碳是1.1萬噸,全國目前大約有600座這樣的小氮肥裝置,全部改產就可以利用或減排660萬噸二氧化碳,社會效益相當明顯。碳酸氫銨是我們的民族工業,小氮肥企業從事這種改造不僅得天獨厚,而且意義深遠。
三、改產鉀碳銨的生產工藝
鉀碳銨產品的工業化,原碳酸氫銨生產工藝改造起來十分簡單,增加設備寥寥無幾,最簡單的工藝只需增加一臺鉀堿(鹽)溶解槽、兩臺離心泵和一臺鉀液貯槽即可。
碳酸鉀、碳酸氫鉀、氫氧化鉀均可(氯化鉀也可,但要增加許多設備)作為合成鉀碳銨所需要鉀元素。碳酸氫鉀本身直接就可以和碳酸氫銨類質同像生成鉀碳銨混晶,而碳酸鉀、氫氧化鉀則需要用變換氣中的二氧化碳進一步碳化。具體的改造和操作方法如下:原碳化車間工藝流程,新增加一臺溶鉀地下槽和一臺鉀液泵及鉀液貯槽。具體操作是將工業固體氫氧化鉀(或者碳酸鉀)按照消耗定額比例溶解在溶鉀地下槽內,溶劑來自稀氨水儲壇的稀氨水,配制成的溶液中鉀離子≥100克/ 升,而后用鉀液泵將溶液打入鉀液貯壇內,與母液、稀氨水共同制備濃氨水。而后將含鉀濃氨水用濃氨泵抽往固定副塔、碳化塔,用變換氣共碳化即可得到鉀碳銨,其余操作完全與碳化法生產碳酸氫銨工藝一樣。
碳酸氫銨產品改產鉀碳銨經濟上是劃算的,投資少,風險不大。當前選用氫氧化鉀或者48%氫氧化鉀溶液作為原料,經濟上是最劃算的。當然,也可以選擇氯化鉀作為原料,但要增加離子交換裝置,工藝相對復雜,投資增大,還要產生氯化銨副產品等。掛片試驗證明,小氮肥企業改產鉀碳銨不會對碳化水箱造成腐蝕。
四、鉀碳銨使用效果
平衡施肥是植物營養學的靈魂,氮鉀復合肥料使用效果遠遠大于單施氮肥的效果。在一定量磷肥的基礎上,氮鉀肥配合比單施氮肥有顯著的增產效果。在氮肥用量高時,氮鉀配合施用尤為重要。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當然也含有一定數量的氮,使用價值大家已經了如指掌。
鑒于小氮肥在中國化肥工業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中國鉀肥工業發展滯后、鉀資源短缺的國情,利用現有的小氮肥裝置改造成為生產碳基鉀肥的裝置,生產鉀碳銨,不僅產品比碳銨穩定、營養相對平衡,也是一種投入少、產出快、效益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