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建議,作為緩解辦法,新建成的化肥裝置應暫緩投產,生產企業與農資經銷商應開展聯合經營;作為根本解決辦法,要盡快調整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
今年1~5月,磷肥行業繼續虧損,氮肥行業減產、停產、虧損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近年來牛氣沖天的鉀肥市場也出現疲軟——國內鉀肥價格自4月以來持續大幅回落。
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人們不約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在已經開始實施的磷肥淡季出口關稅政策和將于7月1日實施的氮肥淡季出口關稅政策上:希望關稅下調后能刺激化肥出口,緩解銷售壓力,推高化肥價格,幫助企業脫困。然而,最近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種想法并不現實。
國內供大于求——
化肥價格持續走低
今年以來,化肥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加劇。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共生產磷復肥460.5萬噸(折五氧化二磷,下同),同比增長9.6%;同期銷售磷復肥315.1萬噸,同比減少4.2%。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氮肥產量為1318.9萬噸(折純,下同),同比增長5.5%。關于氮肥的消費量,目前還無權威統計數據。但記者從接受采訪的眾多企業和經銷商處得到的數據顯示,1~4月,全國氮肥消費量約為800萬噸,同比減少約20%。
另據記者了解,1~5月,我國鉀肥產量約為94萬噸(折純氧化鉀,下同),同比增長24.7%。加上進口和去年結余部分,目前國內鉀肥庫存量約為370萬噸,同比增長近20%。
就在國內化肥資源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受去冬今春持續干旱天氣和農副產品價格下行、農民工就業難和收入減少等綜合因素制約,國內化肥需求量明顯減少,其中,僅春耕期間的鉀肥實際用量就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雖然目前尚無1~5月全國氮肥消費量和社會總庫存的統計數據,但據記者調查,目前絕大多數化肥企業庫存比往年同期增加了20%以上。在記者調查的十幾家年產尿素50萬噸以上的大型氮肥企業中,8家企業透露其尿素庫存在5萬噸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5萬噸。
一邊是國內化肥資源量持續大幅增加,一邊卻是下游需求持續萎縮。這最終導致國內化肥供大于求,化肥價格持續下行。目前,國內尿素出廠價普遍只有1630~1680元/噸,個別企業甚至壓低至1550元/噸出貨。東北、西北兩地尿素價格雖然略高,但也只有1730~1780元/噸,比3月中旬下跌10%左右。55%粉狀磷酸一銨出廠價僅為1600~1700元/噸,64%磷酸二銨出廠價為2150~2250元/噸,比去年同期均重挫50%以上。近期,國內氯化鉀價格有的已跌破3000元/噸,較3月最高時下跌30%。受單質化肥價格走低拖累,今年以來,復合肥價格始終未有上佳表現,目前,45%氯基復合肥出廠價僅為1850元/噸左右,45%硫基復合肥出廠價也只有2000元/噸,均較去年同期下跌了40%左右。
國際需求疲軟——
出口解困希望渺茫
6月1日至7月31日,磷肥企業迎來新關稅政策實施以來的首個淡季出口稅率期,磷肥出口關稅由此前的110%降至10%。7月1日至8月31日,尿素企業也將迎來淡季出口稅率期,尿素出口關稅將同樣由現在的110%降至10%。按理說,出口關稅的大幅下調,對庫存激增、銷售壓力巨大的國內化肥企業應該是絕對的利好消息。但現實情況是,企業根本樂不起來。
“目前國際尿素價格只有240美元/噸左右,相當于人民幣1640元/噸,算上報關、檢驗、運輸等費用,以及10%的出口關稅,企業實際收款價不足1500元/噸,比國內售價還要低200元/噸。因此,即便從7月1日開始尿素出口關稅下調至10%,若屆時國際化肥價格維持現在的水平,企業肯定不會出口。”6月8日,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副總經理尹潤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他說,由于全球性需求疲軟和供大于求,預計國內外化肥市場至少在年內難有上佳表現。因此,渭化集團近段時間已經連續調低化肥出廠價,加大了銷售力度,力爭在6~7月國內用肥旺季結束時實現化肥零庫存。
河北正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獻狀亦表示,雖然與山西陽煤集團合作后,正元公司可以獲得供應充足、價格相對優惠的原料煤,但目前無煙塊煤到廠價也在1000元/噸以上,企業尿素完全成本超過1700元/噸。按目前國內1650元/噸左右的價格,企業每銷售1噸尿素尚虧損50元以上。“在國際價格低于國內價格的情況下,正元公司肯定不會出口,相信也沒有幾家煤頭尿素企業愿意賠錢出口。”魏獻狀說。
“以目前的國內外化肥價格,屆時我們肯定不會出口尿素。”國內最大的氣頭化肥生產企業之一——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副總經理張海健表明了氣頭化肥企業的看法。他說,雖然氣頭企業比煤頭企業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但由于需求疲軟、價格下跌,今年以來,大多數氣頭化肥企業的利潤已顯著下降,有的甚至出現虧損。如果后期國內外化肥價格繼續倒掛,氣頭化肥企業是絕對不會大量出口化肥的。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淑蘭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還無法準確判斷7月的國際化肥市場變化,但從全球性需求不足和糧食價格走勢分析,后期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小,甚至不排除國際買家借中國調低淡季化肥出口關稅、企業出口意愿強烈之機,刻意打壓化肥價格的可能。這可能會使國際化肥價格持續低位徘徊或再度走低,遏制國內化肥出口。
“事實上,國內磷肥出口價格已經開始遭遇國際買家的刻意打壓了。”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北美和中國春季磷復肥需求小旺季剛過,國內磷肥企業庫存偏高,印度、越南等國際買家得知中國調低磷肥出口關稅和企業出口意愿強烈這一實際情況后,自5月下旬以來一直壓低進口磷肥報價,目前給予中國64%磷酸二銨的出口離岸報價不足330美元/噸,扣除10%出口關稅和相關檢驗、報關費用后,磷酸二銨的出口價比國內出廠價還低300多元/噸。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磷肥企業出口越多就會虧損越多,根本不可能通過出口拉抬國內磷復肥價格,更不可能借出口改變企業困局。
專家一再建言——
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面對國內產能供大于求,價格下行且銷售困難,出口價格又遭遇國際買家刻意打壓的不利局面,有關專家和化肥企業負責人從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紛紛建言獻策。業內人士指出,即使執行淡季稅率,化肥企業也不應對國際市場抱太大的企盼。改變中國化肥行業目前的困境,還得靠調整產業布局、產品結構以及淘汰落后產能,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搞聯儲銷售等積極措施來解決。
尹潤生指出,導致化肥企業陷入困局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最根本的一點還是無序擴張和產能過剩。他建議國家對化肥行業實施總量控制,切實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嚴格控制新建項目,提高化肥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明確新建化肥項目的工藝路線、單套規模、綜合能耗、環境指標等硬性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在核準新項目前,務必要求項目所在地先淘汰與新建項目同等甚至更大規模的落后產能,防止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遏制化肥產能的進一步增加。
劉淑蘭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氮肥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新建成的化肥裝置應暫緩投產,以減輕市場資源壓力;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和企業間的溝通與聯合,尤其要加強生產企業與大型農資經銷商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開展聯合經營;三是改進和完善化肥淡季儲備制度,增加生產企業淡儲量,同時,安排一定量的國家儲備。
湖北宜化集團市場管理部部長熊霖霏表示,要破解企業困局,還可以借助期貨市場和企業聯盟。一是可以在總結山東尿素期貨市場運行與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擇機在武漢、鄭州等中心城市開設更多的化肥期貨交易市場,完善交易與管理制度,創造更多的化肥期貨衍生品,幫助企業套現保值,規避風險,走出困境。二是建立化肥企業聯盟,形成經常性的磋商機制。在遭遇外商刻意打壓中國出口化肥價格時,由企業聯盟協調化肥出口談判事宜,增強中國企業在談判中的話語權,維護國內化肥企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