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尿素市場前景灰暗時,我國尿素產能擴張的步伐未曾遲疑。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全國尿素產能已達5900萬噸,而當年尿素總需求量為 52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700多萬噸。今年我國尿素產能再上一層樓,估計全國新增產能約430萬噸,總產能將達到6300萬噸,全國工農業化肥用量總和約5200萬-5300萬噸,產能過剩超過1000萬噸。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國內尿素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很難改觀。
為何近年尿素產能擴張如此沖動?據記者了解,在熱火朝天的尿素產能擴張大潮中,大型氮肥企業扮演主角。他們大幅擴張產能,以期實現規模效應,增強企業競爭力。建峰化工是國內最早引進尿素裝置的26家大氮肥企業之一,公司尿素產能52萬噸,尿素裝置開足能達到近60萬噸/年。目前,公司二期大氮肥裝置(45萬噸合成氨和80萬噸尿素)正在建設中,預計2009年底投產。
同時,山西、貴州、內蒙古等具有資源優勢的地區,加快新建尿素產能。去年10月份,內蒙古鄂爾多斯聯合化工104萬噸尿素建成投產。還有山西、貴州等地一些煤化工龍頭企業,近年來動輒上馬幾十萬噸尿素裝置,用“井噴”來形容尿素產能增長勢頭絕不為過。
與此同時,一部分工藝落后、規模偏小的中小氮肥企業,在當地政府保護下生產仍然繼續進行;一部分則被大型企業兼并重組,重新起死回生。由于這些中小氮肥企業并沒有退出市場,尿素產能有增無減,日益累積,供需矛盾愈加激化。
既然化解供需矛盾不能寄希望于尿素出口,那我們只能立足于壓減國內尿素產能。目前,尿素產能增長率遠遠高于國內工農業對尿素需求的增長,因此依靠國內需求增加消化過剩產能希望渺茫。
甘肅劉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丁國旗說:“目前,國際尿素市場低迷,國內尿素出不去,大量的產能過剩,促使國內尿素價格進一步下滑。目前山東、河北等地尿素出廠價跌至1700元/噸,6月中旬降至1600元/噸。如果國內價格長期停留在1600元/噸,一些成本過高、規模偏小的煤頭尿素企業可能會倒閉,這就是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產能過剩問題主要交給市場調節完成,最終實現供需基本平衡。同時,可以通過國家產業政策來淘汰落后產能,在稅收、信貸等政策方面限制落后產能發展,這種方式見效快。但應該以市場調節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氮肥銷售經理關海舟也持類似觀點,他說:“國家應該對行業進行整頓,對于那些能耗高、污染重、產量低的企業應予以治理。同時,國內總體產能過剩,這也會淘汰一些小企業,以后尿素生產廠家應走集約化道路。”山東聯盟化工集團銷售總經理孫德亮進一步補充道:“淘汰一批落后的產能,只有內功好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市場的無序競爭才會得以改觀。”
5月18日,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中國政府網公布。《規劃》明確提出,對化肥行業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淘汰技術落后、污染嚴重、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產能;引導大型能源企業與氮肥企業組成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
產能大量過剩是我國尿素市場的癥結,《規劃》的適時公布送來一劑良藥。只要市場法則和行政手段協同發力,產能過剩的頑癥將會逐漸治愈,最終還尿素市場一片和諧安寧。
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讓那些盯著國際尿素市場,急盼關稅降低后大舉出口的尿素企業美夢徹底破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國際市場尿素需求下滑,價格低迷,國內外差價縮小,加上國家出口關稅橫亙在前,尿素出口受阻,而且印度、越南等尿素進口大國正加緊擴張產能,我國尿素出口之路將會越走越窄,指望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產能的想法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