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磷復肥生產企業來說,2008年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年景。前期由于硫磺等原料價格非理性的上漲拉動了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市場的急劇惡化及其連鎖反應,成為2008年末中國農資市場的重要看點。就此,諸多高論紛紛指責相關中國主管部門考慮保證國內的市場供應,對國內化肥出口實行高關稅政策。“國際市場不讓進,國內市場銷不出,這就把企業逼進了死胡同。”并稱“磷肥企業要求補貼并不為過”,并高聲疾呼僅高價原料一項,就造成磷肥行業高達156億元的虧損。由此一種觀點頗為流行:因此一些企業要求國家給予一定的補貼。中國的農資市場、企業未來的發展,只要宏觀政策寬松,就可以挺過難關。
應當承認,中國磷復肥企業在去年的經營中卻是出現了很大的困難,磷肥行業高達156億元的虧損的事實也擺在了公眾面前。但是,這些看法只是相對的。只有越來越深刻地承受這場危機的沖擊,進而越來越充分地暴露出中國磷復肥企業自身獨有的諸多轉型期企業倫理和道德的缺陷。
2007年國際化肥價格漲勢也出現了驚人局面。僅以2008年2月中旬為例,阿拉伯灣尿素離岸價每噸達380美元,同比上漲20.6%;美國海灣地區磷酸二銨離岸價每噸800美元,同比上漲164%;溫哥華氯化鉀離岸價每噸400美元,同比上漲128.6%。需求也十分旺盛,從去年下半年一直到2008年6月,FMB反映出來的所有化肥及相關產品信息幾乎都是貨緊價揚。
在這種背景下,2008年2月9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出臺了《關于調整部分化肥出口關稅的通知(稅委會[2008]4號)》文件,通知指出,“自2008年2月15日起,對部分化肥產品出口關稅稅率進行調整,調整磷酸氫二銨(稅號:31053000)、磷酸二氫銨及磷酸二氫銨與磷酸氫二銨的混合物(稅號:31054000)的出口暫定稅率,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稅率提高至35%;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仍實行20%的稅率。;對部分含磷復合肥(稅號:31052000、31055900、31056000)開征出口暫定關稅,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實行35%的稅率;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實行20%的稅率。”
令人擔憂的是,國家對在磷酸氫二銨出口暫定稅率的35%,部分含磷復合肥出口暫定關稅35%的稅率在企業中并沒有引起重視。2008年3月份,國際二銨價格已漲到1000美元/噸,即使加征35%的關稅,利潤仍遠遠高于國內,因此,更多的化肥公司為了謀求更大的收益依然選擇了出口。
而后,國家又重拳推出,在國內用肥旺季,對化肥類產品及部分原料加征特別出口關稅,自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對所有貿易形式、地區、企業出口的化肥類產品及部分原料,在現有出口稅率的基礎上,以出口價格為基礎,加征特別出口關稅,稅率為100%。
高關稅主要在于中央政府和磷復肥企業對農資市場市場有不同的利益關系和政策目標。中央政府關注高價位化肥高價可能帶來的糧食風險和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擔心相關市場流通鏈的萎縮對三農問題的負面影響。以2008年春耕為例,春耕化肥需求量占全年一半以上,是農業用肥的高峰。按正常情況預計,2008年1-5月春耕期間化肥需求2660萬噸,可供資源量為2720萬噸,考慮到嚴格控制化肥出口,積極組織進口的因素,一季度化肥供給總量可以滿足春耕生產需要。而當時的情況是由于價格上漲,資源偏緊,部分經營企業觀望等待,去冬今春化肥流通企業備肥減少,北方地區高濃度磷肥庫存明顯不足。這樣勢必會影響到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從而引發三農問題的惡化;而磷復肥企業的憂慮則集中于市場下滑和企業的利潤損失。則是不斷挑戰消費者承受的極限,并慌不擇路的不斷誤導去市場,使去年的化肥價格不斷攀升。
市場正常的周期性變化,有其自身的市場邏輯,當泡沫過于膨脹得時候勢必會破滅。當前,損失已經造成,政府在2009年中央1號文件中已放開農產品價格,釋放出明確信號。價格放開本身就可以拉動相關涉農物資產業的發展。這本身對磷復肥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由此看來,政府對磷肥行業的補貼并不一定非得按企業要去直補標準去做。
“企業能不能得到政府的補貼、補貼多少還都是個未知數,因此企業還得立足通過自救和互救,早日消化高價原料和產品庫存,盡快走出困境。”故磷肥企業應以長遠的眼光和審慎的態度加以應對過往的教訓,在市場中找到自我健康調整的時間和空間。惟如此,才能有效杜絕磷肥企業在三農建設中的功能變形,才能有效杜絕自身由企業向投機工具的退化,才能真正承擔起企業所負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