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大磷復肥生產企業來說,2008年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年景。前期硫磺等原料價格非理性的上漲拉動了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迫于正常生產,企業不得不相應提高出廠價格。高出常年近千元的市場價格又超出農民的承受能力,使農民少用或不用高濃度磷復肥(施肥量與上年減少了1/4)。在此期間,雖然國際市場各種高濃度磷復肥處于高價位,但是中國主管部門考慮保證國內的市場供應,對國內化肥出口實行高關稅政策。國際市場不讓進,國內市場銷不出,這就把企業逼進了死胡同。8月份以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造成國際市場硫磺等化肥原料價格大幅跳水,使國內高濃度復合肥生產企業的高價原料和產品成了燙手的山芋,造成大量的庫存,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據統計,僅高價原料一項,就造成磷肥行業高達156億元的虧損,相當于上年全行業利潤的兩倍。因此一些企業要求國家給予一定的補貼。
政府是否應該給企業一定的補貼,能不能給予補貼,目前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反對的觀點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營就是有賠有賺,如果賺了是企業的,而賠了就要國家用納稅人的錢來補助,哪有這等道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既非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在中國,政府對化肥這一直接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產品,在去年及以前并沒有完全市場化,對其價格和進出口等經營行為仍有種種政策限制。當然造成磷肥行業巨大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國家嚴控化肥出口政策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保證國內市場的需求,近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是政府嚴控的初衷。去年因國際化肥及原料市場發生巨大的變化卻使企業為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中石油、中石化因為國際原油價格的暴漲暴跌造成企業虧損國家可以補貼,電力行業因為冰雪災害和大地震造成損失可以得到國家補助,磷肥行業要求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要求并不為過。當然磷肥行業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補貼,企業能不能得到政府的補貼、補貼多少還都是個未知數,因此企業還得立足通過自救和互救,早日消化高價原料和產品庫存,盡快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