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農資經銷商都喜歡打價格戰,想以此擴大銷量,以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有些農資經銷商雖然不情愿,但一旦被迫卷入這樣的價格戰,同樣難以自拔。
雖說價格是商戰利器,尤其是在市場疲軟時期,其敏感性和誘惑力不言而喻。但像這種不分商品種類一律進行曠日持久的價格戰,價格競爭就可能演變為惡性競爭。像我們農資市場大到全國小到一個村莊,農資總需求量基本是一個定數。比如就說一個農戶,他種一畝地就需要一袋復合肥,無論你怎樣促銷,就是賠本賺吆喝,他還是一袋的用量。他不可能像其他商品那樣,因為這一時期便宜,可以多買一些以便將來再用。也許農資商的出發點是想利用價格戰多拉一個客戶,但現實中在同一領域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在“跳獨舞”,你能降人家也會降,盡管他人的這種降是被迫的。一旦雙方都陷入這個游戲規則,被迫與不被迫,情愿與不情愿,一旦作出了這樣的呼應,其效果是一致的。
這種價格大戰一旦長久持續,經銷商為了生存,最后出現的必然就是商品質量的降低,甚至是假冒偽劣的橫行,這樣消費者也由表面的受惠者而成為實際的受害者。表面看,這種一時的假冒偽劣商品不僅維持了經銷商的生存,還會給他帶來一定的利潤。但這最終是表面的,其實真正最終受害的是經銷商自己。因為經銷商的這種銷售行為、這種失信,一旦被發現、被曝光,帶來的就不僅僅是一點利潤多寡的問題,而是滅頂之災。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是鐵證。我們廣大農資經銷商不妨由此進行反思對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