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隨著廣西農資電子交易網的開通,尿素、磷酸二銨、鈣鎂磷肥、國產氯化鉀和復合肥的現貨交易正式在南寧(中國—東盟)商品交易所(NCCE)上市交易,這是國內首次在交易所進行化肥現貨交易。此后,經國務院批準,1月24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改革化肥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為化肥的電子交易掃清了政策障礙。但記者在調研時發現,目前國內很多化肥生產和經銷企業還都沒有參與到電子交易中來。
“我覺得化肥電子交易難以形成大的市場。”尿素生產能力已達100萬噸/年的山東瑞星化工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殿順這樣告訴記者。他說,我國化肥銷售一直實行預收款,后發貨,是面對面的現貨交易。而通過電子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相當于又增加了一個“中間商”,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都有所增加。
“我們目前也沒有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交易。”山東聯盟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的經理孫德亮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電子交易還可能沖擊現有的價格體系”,以復合肥為主產品的煙臺眾德集團的市場營銷中心策劃部副經理王廣玉對記者說,“比如一個公司的產品在河南某地已經有經銷商,擁有了固定的銷路和市場,通過電子交易勢必會對原來的產銷形式形成沖擊,整個市場價格體系將難以控制。”吉林一家經營尿素、磷酸二銨、鉀肥進出口的貿易公司的負責人表示,交割倉庫的地點布局是否合理、注冊倉單程序是否簡捷,都決定了交易的可行性,否則,不但增加了交易風險,還會增加交易成本。
“目前,電子交易市場秩序太亂,開辦主體都是以有限公司的名義,近年來的一些大宗商品交易領域甚至出現了挪用客戶保證金等違規操作、操縱市場的丑聞,參與者的資金安全和交易權益受到嚴重侵害,加劇了這類市場的風險。”一直關注化肥電子交易市場這種新的交易模式的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昊鋒告訴記者,電子交易市場在我國雖然還屬新生事物,發展時間較短,但發展速度很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00余家,交易品種涵蓋農副產品、大宗工業原材料以及石化產品等。但由于沒有專門的法規來規范,存在著重大的交易風險。期貨交易由證監會統一監管,而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的設立、監管除了推薦性國家標準《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外至今沒有專門的法規。
“要調動化肥企業參與電子交易的積極性,一方面要讓更多的化肥貿易商和經銷商參與并嘗到甜頭,使他們從觀念上對這種方式加以認識;另一方面,還要對這種方式不斷進行規范。”河南一家尿素及復合肥生產企業負責營銷的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南寧(中國—東盟)商品交易所化肥部經理陸桂東也介紹說,化肥電子交易要向全國農資經營市場推開,化肥企業是電子交易的源頭,必須先有更多的化肥企業參與,才能擁有貨源。現在化肥生產企業、貿易商和經銷商的相互觀望,不利于化肥電子交易市場的推廣。
雖然業界公認電子交易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物流優化以及價格公開,是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但是,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昊鋒、煙臺眾德集團市場營銷中心策劃部副經理王廣玉均表示:“化肥電子交易想從傳統交易模式中分得一杯羹,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