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2008年7月,國內某著名企業向中國信保通報阿根廷某買家項下出現大額可能損失,報損金額累計逾千萬美元。
本案買家系阿根廷重要的農藥生產企業,與被保險人合作多年,且付款記錄一直良好。然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負面效應的不斷顯現,阿根廷國內經濟逐漸受到沖擊,特別是石油、鋼鐵,農藥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滑,使農牧產業有很大優勢的阿根廷的經濟發展承受很大壓力。加之阿根廷農民罷工對國內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買家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無法按期履行付款義務。
二、案件處理
被保險人報損之初,認為買家還款意愿良好,只是暫時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考慮到雙方歷史合作良好,被保險人與買家進行商談后同意延長還款期限。然而,中國信保在接到可能損失通知后,立即對案件進行深入分析,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惡化,特別是銀行出現系統性風險,買家無法在短期內籌措到巨額資金,即便延長應收賬款期限,買家也無法履行付款義務。鑒于此,經與被保險人協商后,中國信保及被保險人果斷作出決策,立即啟動海外追償程序,盡最大努力挽回損失。本案目前為止仍然在進行當中。
三、風險建議
(一)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阿根廷的國家風險凸顯。
阿根廷是南美地區的重要國家,近年來,通過實施刺激內需,加大投資、鼓勵出口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經濟實現了快速恢復增長。但是,其國內產業結構老化,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特別是長期奉行進口替代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嚴重,外債償付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一直制約著阿根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隨著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抵御金融危機能力較弱的阿根廷自然難以幸免。因此,中國出口企業應高度警惕阿根廷的國家風險。
(二)國際大宗貨物的價格波動引發買家違約風險。
在國際貿易中,商品期貨價格走勢的根本決定因素在于商品的供需情況。然而,在全球金融市場躁動不安的氛圍下,'次貸危機'引發的每個事件,如貝爾斯登破產等,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影響著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起伏。本案中,買家作為從事農藥生產的企業,其對農藥的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異常敏感,農藥價格的持續下跌對其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造成嚴重負面影響,資金周轉出現困難,無力支付貨款。因此,出口企業在從事大宗貨物的國際交易前,有必要對其價格波動作出合理的預期安排,從而盡可能地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三)與專業的風險管理機構合作,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在國際貿易中,出口企業通過與專業的風險管理機構進行合作,在享受'分擔收匯風險、保障收匯安全'服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強化風險管控意識。本案初始,買家出現風險異動時,被保險人考慮到與老買家的合作,同意延長賬期。在與中國信保進行充分溝通后,被保險人認為中國信保的風險建議合理、科學,并及時作出決策調整,為有效控制風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