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某日,CCTV的《新聞聯播》,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傳達了10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我屏氣凝神、聚精會神地看了兩遍,覺得有幾條值得我們重視與關注。
①從明年新糧上市起,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每市斤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別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別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購價格水平也將作較大幅度提高,一旦糧食收購價格提高,保證了農民收入的提升,那么農民種田積極性就不會受到打擊,對農資的需求也將水漲船高,不至于出現少種甚至于不種等一些不良現象。對于化肥市場,多么積極向上的聲音。
②在加大農業投資方面,發改委透露,將著力加強農田水利、農村能源、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快建設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大型商品糧食生產基地;加快東北地區大豆、長江流域油菜、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等,這些對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都有作用,可以促進化肥需求哎。
③較大幅度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明年將統籌考慮化肥等農資價格和糧食價格的變動情況,進一步增加農資綜合直補、提高良種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補貼范圍涵蓋小麥、水稻、玉米和東北大豆,擴大農機具補貼范圍和種類,提高補貼標準。據有關資料,今年國家對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糧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高達1029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資金撥付時間也比上年大為提前。我們從另外一個側面理解這個問題,既然化肥等農資商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一直逼著生產廠家在生產成本以下出貨,一直虧本銷售,對于整個農資生產企業肯定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公平的。待農資價格止跌趨穩,甚至稍有盈利時,又有一些人不時發出農資價格高昂“侵吞”了農民得到的國家補貼等種種聲音,這個口水仗去年不少人打過,我們也用不著去趟這個渾水。只知道,在保護農資產業的同時,對于農資等產品價格高昂而致農民多多少少丟的那份收益,那就直接補到農民的手上好了。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建立起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與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聯動機制。2009年,加大補貼力度,這對農資行業難道不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聲音嗎?!
④我最感興趣、深有感觸的就是“完善市場調控機制”這一條,在化肥市場陰霾滿天的現實情況下,相關部門能夠審時度勢,提出保證化肥供應和市場價格基本穩定,不容易啊,很可貴。這代表著目前的化肥市場已被相關部門密切關注、相當關注、格外關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如尿素,在江蘇連云港一帶9月初接站時價超過2400元/噸,眼下接站1750元/噸左右,60天不到的時間,600多元/噸的跌幅,聽說南方已有接站低于1700元/噸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把生產廠家逼進死胡同,走上絕路。既然國務院要求保證化肥供應和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相關部門就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紙上談兵,空口承諾永遠也無法保證化肥供應和市場價格基本穩定。七月份增加了100萬噸的磷酸二銨國家淡儲,在當時的市場也是一種積極的聲音。今年的淡儲量增加了,甚至將要再次“適當擴大化肥淡季商業儲備規模”,不知動手了沒有?那些中標的企業著手了沒有?相關的部門可以隨時監控嗎?我們想聽到的是積極樂觀的聲音。
從2008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出口退稅調整一共涉及3486項產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5.8%,大家都心照不宣,今年以來伴隨出口逐步減少,國內以出口為導向的部分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適時出臺調整退稅率通知是非常明智的。這也就有資深人士大膽提出,“對取消化肥、焦炭、部分化工原料等產品的出口退稅,大幅下調有色金屬、鋼鐵生產品出口退稅,也存在政策上的調整空間”。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既然眼下化肥市場國內壓力如此之大,適當打開國門是否可行?對于化肥出口特別關稅是否可作適當的調整甚至短期取消?比如尿素,出口稅率是否可作暫時的調整?適度的調整?比如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是否可以考慮取消一段時日?哪怕三個月?只要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企業的政策都是好政策,老百姓都會擁護與贊成。
我們對于這些積極的聲音非常歡迎,而不希望她是過眼云煙,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