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首次銷售天脊產品開始,武宜剛就體會到了技術服務的重要性。也正是通過不斷提升技術服務水準,山河農資經營業績短期內實現了跳躍式發展。
冷強是連云港市種植大戶,也是山河農資技術服務成功的典范。接受山河農資技術服務的第一年2007年,冷強收獲得大米成為上海超市當季收購的第一批優質大米。2007年秋季,冷強種了450畝水稻,畝產量1100多斤,品質好、上市早,市價每斤1元2角。與冷強隔鄰的農戶,同期水稻畝產800斤,上市晚,售價每斤只有8角多。折算起來,冷強每畝水稻的收入,比鄰居多了一倍。
冷強說,“水稻產量高,品質好,上市早,主要是因為山河農資提供的技術服務好,改良了傳統的種植和施肥習慣。”按照當地的習慣,水稻后期施肥以氮肥為主,磷肥施量很少,稻殼容易滋生黑斑,也常常導致倒伏和病害加重,空癟籽粒比率較高,千粒重和出米率低。山河農資根據水稻品種和當季的雨水豐盈、日照時長,綜合考慮,提出適當提高水稻后期施肥中的磷肥比率,并為農戶提供測土配肥服務。按照山河農資開出的后期配方,結出得稻粒不僅籽粒飽滿,秕谷率低,而且色澤純正,品質好,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
與提供普通測土配肥相比,山河農資為高超的配肥技術承擔了高額的費用,包括先進的技術設備、優秀的技術人員等。但是,總經理武宜剛認為,這樣的付出是有價值的。高效的測土配肥服務,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盡到了農資企業的社會責任。
如果放到山河農資公司的“三看”文化中來理解,高額成本則早已注定是理所當然。
從農業角度看趨勢,就是要看清5年、10年后的農業發展情況,從而制定公司的發展策略,順勢而為,而不能局限于一時一地的環境的變化。未來幾年是國家農業發展的一個戰略轉折期,傳統的種植結構、管理方式、施肥方式等必將被現代的種植結構、管理方式和施肥方式所替代,低附加值農業必然將會向高附加值農業轉換。促進這一轉換時期盡早的到來,是我們農資行業人員所必然要承擔的一個歷史責任。
從技術角度看市場,是指農業技術推廣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會。農技人員和農戶目前表現為兩個極端,一方面農技人員知識豐富,而另一方面,傳統的施肥習慣在農村又十分普遍。農作物吸肥高峰期往往在中后期,傳統的普遍的種植方式在這個時候使用單一性的氮肥,造成后期品質和產量降低,病蟲害加重。棉花的花鈴期,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水稻、小麥、大麥的拔節期,瓜果作物的坐果期,葉類蔬菜的蓮坐期等等,都是肥料吸收的高峰期。這個時期合理增施磷肥,產量往往會有5-10%的增產幅度。“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通過解決類似技術問題,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帶動農業單產效益的提高,促進地區農業的發展。”
從農戶角度看產品,是指農戶最有發言權,“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 農資銷售,要學會正確評價產品品質。一個好的產品,是要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際際增產效果的產品。只有為農戶謀效益,市場和品牌才能夠發展,才能夠壯大。。
現今的農資銷售早已走入了行商的時代。原本屬于政府范疇的農業技術推廣,如今已經改朝換代,企業和銷售商成為農技推廣的主角。
武宜剛對這種職能轉變深有體會,他說,“企業一方面提供產品,另一方面提供技術,在職業范圍內為農業增產增收作出貢獻,自身事業和個人價值也因此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