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化肥企業普遍面臨生產成本暴漲、農民無力購買、出口創匯又被堵死的被動局面。整個行業都在觀望,對前景缺乏信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6月組織專家分赴7個省份調研化肥生產情況,得出的結論是'企業十分困難'。專家認為,化肥與群眾生活、農民利益密切相關,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化肥行業的支持力度。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離開政府保護,化肥行業將舉步維艱。
多年來,我國化肥行情一直與化肥政策息息相關,有人甚至認為決定化肥價格的主要因素是政策,而非市場。實踐證明,國家出臺的化肥政策在不同時期都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目前,化肥企業用電、用氣?p鐵路運輸都享受優惠價,并免征鐵路建設基金,這幾項政策使化肥企業每年受惠約150億元。6月19日,發改委發文重申化肥生產用電價格暫不上調,業內普遍叫好。但隨著石油、天然氣?p電力價格的逐步放開,能源企業越來越不愿意繼續對化肥企業提供優惠待遇,化肥企業生產運轉難以穩定保障。
另外,在運力緊張時,鐵路部門往往優先考慮煤炭、鋼材等運價較高的產品。有企業反映,在用肥旺季經常由于無法運出,化肥大量積壓。他們認為,鐵路運輸的暢通與否已成為化肥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當然也有很多政策是權宜之計,甚至是不得已而為之。例如,4月4日,國務院決定從4月20日~9月30日,在化肥出口原有臨時關稅的基礎上再增加100%的特別關稅。目前這一特別關稅的實行已近尾聲,從實施的效果看,這一出口關稅政策有效地限制了化肥出口,保障了國內供應,但卻將化肥出口的大門幾乎堵死,使化肥企業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4月底至今,有近70%的化肥廠處于停產檢修?p限量接單狀態。譬如,湖北省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湖北宜化公司復合肥全部停產,磷肥開工率也不到30%。
國家限制化肥出口的動機非常明確,但因為硫黃、鉀肥的進口價格政府很難控制,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過高且無法轉移。長此以往,將導致企業和農民兩敗俱傷。業內之士認為,應對化肥出口實行配額管理,即全盤考慮、統籌規劃,根據具體企業的實際產能發放年度出口計劃。在用肥旺季時征收高額出口關稅,確保內需,淡季時降低關稅鼓勵出口,緩解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