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化肥等農資價格大幅上漲,牽動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的目光。好多人認為,肥料生產企業應是最大受益者。7月下旬,記者在“全國優質肥料生產基地”臨沭縣采訪時,發現肥料生產企業的情況遠非如此。
“一邊受限價銷售等政策影響,一邊是原料、人力、運輸費用增加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剛性增加,肥料生產企業正處于‘一個蘿卜兩頭切’的困境中。”近日在年生產能力200萬噸的全國超大型復合肥企業史丹利公司,經理吳令然對記者說。
“一個蘿卜兩頭切”,是近期肥料生產企業中頗為流行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企業的利潤就好比一塊蘿卜,前端被原料供應商狠切了一塊,后頭又讓限價政策截住了“生長”空間,兩頭受擠壓,直接導致肥料生產企業原本就微薄的利潤所剩無幾,目前已經出現肥料出廠價格低于原料進廠價格的情形。
近一年多的時間,國際上磷酸二銨離岸價格從每噸240美元飆升到目前的約1200美元,鉀肥主要消費市場的到岸價格則由每噸230美元狂漲到目前的約1000美元。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大幅度上漲,對國內市場價格有傳導作用,幾種化肥生產原料基本都上漲了一倍多。而國家為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市場秩序,繼續對化肥出廠價格執行最高限價。另外天然氣、煤炭以及硫磺等生產必須原料價格也出現強勁攀升,煤炭價格上漲了30%,硫磺比去年則上漲了4倍,致使化肥生產成本剛性增長。
為了限制化肥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從去年底至今,國家連續多次調高化肥出口關稅,目前尿素、一銨、二銨及復合肥最高關稅達135%。同時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加強化肥價格政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力度,要求各地嚴格執行化肥出廠最高限價。這些措施的實施,限制了化肥價格的上漲空間。
“這種困難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已經出現肥料企業大面積停產的現象。”吳令然說。
7月份,臨沐農民老嚴對記者說,一袋復合肥價格已經比去年漲了一倍,種地根本不劃算。如果化肥價格還這么漲下去,他家的幾畝地今秋就不打算種了,即使種也要種需要肥料少的作物。由于價格的漲幅已經超過農民的承受能力,農民用肥意愿也大幅下降,這樣又使肥料企業銷量大幅萎縮,庫存增加,企業資金流動性更加困難。有數據顯示,一些農資公司今年的銷量比去年下降了近一半。眾多農民為了減少用肥,主動調整種植結構,開始多種植用肥少的黃豆、花生等農作物。
山東奧立發生態肥業公司是一家產能20萬噸的小企業,公司董事長高泉勝說:“今年是最困難的一年,南方市場銷量銳減。”除了市場縮小,現在高泉勝最頭疼的是貸款難,企業資金流轉變得困難。據介紹,由于肥料企業屬于大進大出的產業,對流動資金要求比較高,而目前緊縮的金融政策使眾多小企業面臨窘境,至今他的企業已經一年多沒貸到款了。
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去,即使賣出去也是無利可圖,導致大量企業減產、停產、甚至破產。據業內人士估計,今年國內復合肥產量將減產三四成,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或將倒閉。
針對目前肥料企業的窘境,部分企業負責人希望,在上游原料方面,放開氮肥、磷肥價格(鉀肥除外),嚴格控制國內鉀肥價格,對鉀肥進口商進行適當補貼,打破進口鉀肥的壟斷。讓市場來調節肥料價格,國家可在必要時調整化肥儲備和進出口政策來調節國內化肥資源和價格。在中游環節,取消化肥用電、用氣和運價優惠政策,促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降低能耗;給予執行國家限價政策的化肥企業適當補貼,緩解其生產壓力。在下游農民方面,增加“三農”投入,調整補貼方式,按糧食產量實行價外補貼,提高農民農作物種植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