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新關稅后,將有助于國內化肥市場充足供應、平抑化肥市場價格,同時,農民也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實惠,刺激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保障國內化肥供應
目前國內化肥價格快速上漲既有出口需求拉動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動的因素。首先是由于成本拉動。具體來看,煤炭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氮肥價格的上漲,磷肥上漲則由于硫黃以及磷酸銨一直處于高位并不斷攀升,復合肥也是一銨、鉀肥的成本問題。而鉀肥上漲的原因是鉀鹽資源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公司手中,如Potashcorp、Mosaic和Uralkaly等公司。在國內,鹽湖鉀肥(愛股,行情,資訊)同樣控制著50%以上的資源。其次是出口的因素,在生產成本走高的情況下,如果有出口途徑,價格肯定參照國際的高價走勢。不可否認,出口對于國內化肥市場價格具有拉動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加征100%的出口關稅將基本上卡住化肥出口的閘門。對尿素來說,目前國內出廠最高限價為1725元/噸,加上135%的出口關稅為4053.75元/噸,折合美元為579美元/噸,這意味著只有當國際尿素上漲到600美元/噸以上時,才會有出口獲利空間。對磷復肥來說,國內磷酸二銨的最高限價是4100元/噸,而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根據3月底的市場情況,硫黃價格為5000元/噸(到廠價,下同),合成氨為3300元/噸;磷礦石100元/噸(以自有礦山企業來核算,此費用僅為開采費用及短途汽運費用),僅此三項,每生產一噸磷酸二銨就需要花費成本3100元,完全成本為4100~4300元/噸。如果執行政府限價,則多數企業要發生虧損。如果按出廠價4400元/噸計算,加上135%的出口關稅將達到10340元/噸,折合美元為1477美元/噸,這意味著只有當國際價格上漲到1500美元/噸左右時,才會有出口獲利空間。
而從國際糧食價格來看,國際化肥價格不太可能漲到這個價位。這樣一來,化肥出口的閘門就被徹底堵死了,這意味著國內的全部產量將要在國內自行消化。因此,國內化肥供應將逐漸充足,繼而出現過剩。
抑制國內化肥價格
沒有了出口需求的拉動,國內化肥價格將逐步恢復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尿素出廠價格在多少才算合理?可以肯定的是,降到1725元/噸的國家最高限價之內的可能性較小。對于尿素生產企業來說,目前1725元/噸的限價已經不現實,因為包括中國石化(愛股,行情,資訊)在內,目前國內化肥產能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生產成本超過了1725元/噸。實際情況是,除了中國石油(愛股,行情,資訊)、中國石化、中海油(行情,資訊,評論)三大公司,以及陜化、渭化這樣享受政府補貼的企業能夠嚴格執行國家限價外,大部分企業都是根據生產成本和市場行情來制定出廠價格。賠本銷售的事企業不會去干,除非市場行情逼迫它停產。在日前召開的山東省重點化肥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上,山東省尿素企業普遍反映現行出廠價已嚴重背離成本,強烈要求調整尿素出廠價格,由原1500元(噸價,上下浮動15%)調整為1700元(噸價,上下浮動15%),即最高出廠價調整為1955元/噸。另一方面,沒有了出口需求的拉動,國內尿素資源將過剩,市場價格出現下滑也是必然趨勢,但是究竟能降到什么水平還難以下結論。初步估計,與前一階段價格高峰期最高2150~2200元/噸的出廠價相比,降價幅度大概會在200~400元/噸之間,但不會低于1750元/噸。
磷肥的情況也一樣,同樣涉及生產成本的問題。征收特別出口關稅之后,磷肥出口的可能性暫時被封死,價格也會出現下跌,但由于國內需求有限,磷肥的生產量也會相應萎縮。事實上,國內磷肥廠家大都有一定的規模,如貴州宏福、云南三環、宜化股份等,生產能力調節的余地大,通過縮減產能,可以控制少用或不用進口原料,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企業間還可通過談判協同減產,抽緊資源,使價格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以減少損失。估計高濃度磷酸二銨(64%含量)的價格不會低于4000元/噸。
農民有望得到實惠
征收高額關稅后,企業出口化肥將不再有利潤空間,企業出口的積極性將會受到抑制,從而使國內化肥供應充足,價格下降,農民將得到一定程度的實惠。
從量上看,截至4月20日,北方大部分地區春播已經結束,農民用肥的旺季已過,而這一時期的施肥量占到全年總用肥量的40~60%;4月到6月上旬之間,追肥期施肥量占30%;10月初部分地區秋播時還將有30%左右的用肥。對南方水稻產區來說,3月份春耕,4月到5月上旬插秧,這個階段屬于集中用肥階段,用肥量約占全年總用肥量的30%;后期追肥及雙季稻播種、插秧等用肥占70%。因此,到4月20日特別出口關稅推出之時,國內約三分之一的化肥已經施用完畢,加上農民手中的備肥比例還要再高一些,但是全年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化肥用量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之下,農民應該可以享受到這項政策帶來的好處—化肥降價。
但是,化肥價格到底能降多少?這取決于三個因素:化肥庫存、廠家的生產意愿,以及經銷商拿貨的積極性。
第一,庫存因素方面。應當說北方一直持續到6月上旬都是用肥季節,而南方水稻產區幾乎全年都在用肥,廠家庫存只有在6月份以后才可能逐漸上升,但是能不能上升,上升多少,還要取決于廠家的生產意愿。
第二,廠家的生產意愿方面。這有一個盈虧平衡點的問題,如果國家的限價措施嚴格到廠家要虧本銷售的時候,誰還愿意去生產?退一步講,即使政府對1725元/噸的最高限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要看市場價格能否高于廠家的生產成本,有沒有利潤。沒有利潤廠家很難維持生產,至少不會大量生產,而一旦廠家選擇停產或者限產,整個社會庫存就高不起來。
第三,經銷商備貨的積極性。俗話說,買漲不買落。如果化肥價格出現下跌,大部分經銷商將采取觀望態度,造成廠家憋庫,致使價格加速下跌,市場價格下跌得越快,停產或減產的廠家就越多,預計7月底到8月初社會庫存將達到最高,此后則會慢慢降低。8月底到9月初價格將見底,跌幅到底多大不太好估計,但可以預見的是,除中國石化以外,生產成本在1800元/噸以上的中小企業將不得不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