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
一、發生趨勢:一代二化螟在沿江和皖南部分稻區中等發生,其它大部稻區偏輕發生。
二、發生時間:預計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江南、沿江稻區在5月中旬至下旬初,比去年偏遲5-7天;江淮、沿淮稻區在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初,與去年遲6-8天。
三、預報依據
1、冬后殘留蟲口基數偏低,比去年下降明顯。各地調查冬后殘留蟲口基數全省平均每畝為770頭,較2007年、2006年、2005年分別減少72.2%、68.2%、75.9%。冬后殘留蟲口基數比去年下降明顯,大多數地區蟲口基數為近十年來最低。但宜秀區、徽州區、休寧縣、涇縣、宣州區、岳西縣、樅陽縣、當涂縣、東至縣、青陽縣冬后畝殘留蟲量仍較高,每畝達到1500頭以上。(具體見附表)
2、沿江、江南部分地區燈下誘蛾量較低。單燈誘蛾量:東至縣、涇縣截止5月7日累計誘蛾69頭、21頭,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66.7%、83.6%。肥東縣截止5月5日,累計誘蛾11頭,比近3年同期均值下降90%。南譙區截止5月10日累計誘蛾29頭,比近3年同期均值減少88.58%。
3、發生期沿江、江南較去年偏遲5-7天,江淮及沿淮比去年遲6-8天。卵孵高峰期江南、沿江稻區在5月中旬至下旬初,江淮及沿淮稻區在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初。
4、氣候條件對螟蟲發生較為有利。據氣象部門預報,5月中旬~6月上旬全省降水量比常年略多,大部分地區偏多1成左右;平均氣溫接近常年或略低,氣候條件較有利于螟蟲發生。
水稻三化螟
一、發生趨勢:預計一代三化螟全省輕發生。
二、發生時間:沿江、江南稻區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江淮、沿淮稻區卵孵高峰期在6月上旬。
三、主要預報依據
1、冬后殘留蟲口基數低。各地調查三化螟冬后殘留蟲口基數全省平均為15頭,較2007年(120頭)、2006年(137頭)、2005年(280頭)分別減少87.5%、89.1%、94.6%。其中東至縣、石臺縣、樅陽縣、涇縣、桐城市、績溪縣分別為29.4頭、24頭、182頭、125頭、6頭、7頭,其它大部稻區未剝查到殘留蟲量。冬后畝殘留蟲口基數大多數縣較去年減少明顯,為近年來最低。
2、燈下和田間很少查見三化螟成蟲和卵。
3、發生期略偏遲。江南、沿江稻區一代三化螟發蛾高峰期在5月中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江淮及沿淮稻區發蛾高峰期在5月下旬,卵孵高峰期在6月上旬。
來源:安徽省農委植保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