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肉眼看不見,只能通過放大鏡或雙目解剖鏡觀察的害蟲,卻可以造成水稻損失10%-30%,嚴重時可達60%。5月12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在臺山市四九鎮等水稻產區采訪時發現,這種名叫稻跗線螨的害蟲,近幾年來普遍發生于在當地一些水稻產區,給水稻安全生產帶來較大威脅。但因缺少對口藥劑,對其防治效果不甚理想。
臺山市四九鎮農技員李自儒長期以來一直從事于水稻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工作。他告訴記者,水稻跗線螨在當地發生為害已有幾年了,從2006年開始后為害日趨嚴重,對水稻生產造成較大威脅,已引起了農業部門的關注。目前。受重視程度也僅次于“兩遷”害蟲。2007年,稻跗線螨在四九鎮晚稻上發生較為嚴重,2.7萬畝水稻中有2萬畝遭到該蟲的為害,水稻損失率達到30%,嚴重的甚至達到50%。
“由于蟲體太小,肉眼看不清楚,許多農民對稻跗線螨并不了解,更不用說防治了。”李自儒說。事實上,不止農民對水稻跗線螨了解較少,許多精明的農藥生產經營者也是知之甚少。記者在四九鎮、白沙鎮幾家農藥店調查發現,沒有一個農藥店老板比較了解水稻跗線螨,店內稻跗線螨對口藥劑也幾乎為零。顯然,發生日趨嚴重的水稻跗線螨,并沒有引起種戶和農藥廠商的關注。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防治水稻跗線螨呢?廣東省農科院植保所黃炳超研究員通過多次試驗總結出了一些較為有效的防治方法:
1、使用抗性品種:根據田間觀察,各水稻品種受跗線螨為害后,所表現的受害程度有所不同。抗蚊青占是一個抗稻癭蚊的品種,該品種受跗線螨為害后紫稈發生程度輕,稻穗結實未受影響,沒有秕谷和黑殼谷出現。一些高稈農家種和糯稻品種較易感蟲,生產上應注意加強對水稻跗線螨的防治。
2、抓準防治適期:前期降低蟲口數量,后期保護劍葉葉鞘是防治水稻跗線螨的原則。跗線螨主要是影響水稻的抽穗和灌漿結實,應著重在水稻生長后期進行防治。晚稻一般在9月中旬和10月初各施藥一次,可控制水稻跗線螨的為害。
3、選用藥劑防治:有試驗證明,巴丹、殺蟲單、吡蟲啉、撲虱靈等對水稻跗線螨基本無效。由于跗線螨生長在水稻葉鞘內,故需要使用具有內吸和滲透性強的藥劑,防治效果才理想。施藥液量一定要足夠,畝用量要達到60-100公斤。最近,廣東省農科院植保所研制出一種低成本、高效防治水稻跗線螨的藥劑——蟲螨凈,畝用100毫升,施藥后48小時死亡率達到90%以上;在孕穗中期和水稻破口抽穗后施一次,可完全控制稻跗線螨的為害。此外,三唑磷類農藥產品可有效防治水稻跗線螨。
黃炳超強調,近幾年來在珠江三角洲水稻附線螨發生和為害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以廣州番禺區和中山、東莞等地為中心向周邊稻區擴展,已發展到新會、臺山、增城等市,應引起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民的重視。
■相關鏈接
水稻跗線螨是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水稻次要害蟲,屬螨目跗線螨科。該蟲主要存在水稻葉鞘內,剝開葉鞘,肉眼可見葉鞘內壁表面似有白色粉塵,用放大鏡或雙目解剖鏡觀察,可看到很多細小的螨蟲蠕動和爬行。螨蟲在水稻葉鞘內為害,造成葉鞘壁破損,葉細胞死亡,葉鞘出現褐色斑點,螨害嚴重時褐斑連成片,葉鞘變成褐色。水稻跗線螨為害后對水稻造成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水稻后期的抽穗不灌漿或谷殼黑褐色,結實率降低。在廣東,水稻跗線螨早晚稻均有發生,其中對晚稻的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