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市場大米價格暴漲,這對大米出口國自然是個令人興奮的利好。可是,正當這些國家的大米出口商們秉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意志,準備大干一場時,國家那只'看得見的手'果斷地出手了:傳統的大米出口國泰國下令嚴格出口限制,有的新興的大米出口國干脆暫時關起海關大門,不準大米外銷。這些做法自然會引起一些議論,但筆者以為,這些國家政府的行動是可以理解的。過度出口將會危及本國糧食安全。
與大米市場相似,近年來國際化肥市場行情也是一路上揚。而當今中國的化肥產業已有相當的發展,除鉀肥外,各種大宗化肥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且有少量出口。國際行情上漲使國內一些化肥企業爭相做起出口生意,出口量增大,整車整船的化肥運往國外。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用肥大國,為保證國內市場日益增長的化肥需求,已消耗了相當多的資源。應不應當再大量出口化肥?一時間成了一個議論熱點。特別是今年南方一場大雪災,交通受阻、電力原料供應中斷,不少化肥企業被迫停產或產品無法外運。使全國不少地方化肥供應緊張。這時,化肥出口問題更引起各方面的關注。
面對這種局面,主管部門政府迅速采取了行動:在增加對種糧農民補貼的同時,要求保證化肥供應。為了保證貨源,決定季節性提高化肥出口的稅率,以限制過多的化肥出口。這種細節無疑是必要的、正確的。但有些化肥企業對此舉不甚理解,頗有煩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對有利可圖的出口生意受限,心有不甘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的一些觀點卻讓人不敢茍同。有人說政府不應該干預肥市,出口、內銷應放手由企業作主。在他們看來,似乎市場經濟只需要'看不見的手'進行調解,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不應當介入。這就是對市場經濟的曲解了。市場經濟運行中固然應有'看不見的手'發揮主導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排斥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即使在最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也不能沒有政府的調節,而且,在某種情況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實踐中此種實例很多,不勝枚舉。
再從中國今年春天的情況來看,春耕生產用肥高峰期已到,而一些地方化肥資源嚴重不足,已經影響到春耕用肥,市場形勢可謂相當嚴峻。如果不加限制,任化肥繼續大量出口,將會對農業生產造成怎樣的影響,當不難想象。
從外國大米說到我們的化肥,花了這么些筆墨,無非是想說:在當前特殊情況下,國家對化肥出口實行限制是完全正確的。而且,也還想借此機會表明這樣的觀點:即使春耕過后,對化肥出口也應嚴加限制。這不僅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保證國內市場化肥供應十分重要;也還因為生產化肥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而且在生產過程中還會造成巨大的環境問題。這些都已經成為我們的國土難以承受之重。中國不應當無限制地擴大化肥生產,生產規模應以滿足國內需求為限。無限發展,大量出口,眼前可獲小利,最終必將損失慘重,得不償失。此點望業內方家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