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油菜田間生長進入后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很旺盛,是提高結實率和含油量、增加粒重的重要時期,對產量形成十分關鍵。為指導各地農業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油菜后期栽培管理,力爭大災之年奪豐收,農業部油料專家指導組研究制定了冬油菜后期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一、因地制宜,巧施花粒肥
油菜始花后60天左右才能成熟,此間仍需要大量營養,追施花肥是油菜后期增產的重要措施。施花肥要根據苗情、地力等條件而定。對于前期施肥足、油菜長勢旺盛的田塊,可每畝用0.2斤磷酸二氫鉀對水100斤進行根外追肥,均勻噴施,既可防止早衰,又可促進籽實中脂肪的合成與轉化,提高籽實的含油量。對于前期施肥少、油菜長勢較差的田塊,可在始花期雨前每畝追施尿素3-4斤以補充氮肥。對于出現早衰、葉色淡、終花期提前的田塊,可在終花期每畝追施尿素2斤,或每畝用尿素0.1斤、磷酸二氫鉀0.2斤對水100斤均勻噴施。要注意防止因中后期施用氮肥過多,導致植株貪青,種子癟粒增多,脂肪含量下降。
二、抗旱防漬,預防倒伏
北方冬油菜區中后期常遇到干旱,要及時灌水抗旱,保持一定的田間濕度。南方冬油菜區中后期雨水偏多,要及時清溝排水降濕,控制地下水位,保持三溝暢通,預防漬害、病害發生。油菜中后期田間相對含水量一般達到60%-70%即可。
終花后到角果基本定型這段時間油菜易發生倒伏折斷,尤其是植株旺長、密度過大、移栽過淺、培土不夠、排水不暢、受菌核病為害的田塊,或遇到大雨大風天氣時最易發生倒伏。倒伏造成油菜莖稈折斷,營養物質不能正常輸送,下層角果光合作用減弱,田間通風透光差,易感病霉爛,嚴重影響油菜的產量及品質。在油菜生長中后期要保持三溝暢通,及時培土壅根。對長勢旺盛的田塊要提前做好用竹竿支撐的準備。
三、摘除老黃葉,防治菌核病
菌核病是油菜生產上的最主要病害,可造成1-3成產量損失,甚至更高,以開花期和角果發育期最易發生。應選擇晴天及時摘除植株中下部老黃葉并帶出田外,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預防病害發生。對長勢好、發病早且嚴重的田塊要早摘,對長勢差、發病輕的田塊適當遲摘或不摘。田間植株葉片發病率達到10%,莖桿發病率達到1%時,需搶晴及時噴藥防治,每畝可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2-0.3斤或40%菌核凈0.2-0.3斤,對水100斤均勻噴施,重點對植株中下部莖葉和地面噴施。對長勢過旺的田塊,應在間隔7-10天后再噴藥1次,提高防治效果。
四、促進早熟,適時收獲
對于成熟期推遲、影響茬口銜接的油菜,可在終花后20天左右每畝噴施3000-4000ppm的乙烯利溶液100斤,促進早熟,緩解茬口矛盾。
全田有2/3的角果呈黃綠色,主軸中部角果呈枇杷色,全株仍有1/3角果呈綠色時為油菜適宜收獲期,一般在油菜終花后25~30天左右。油菜適宜收獲期較短,要掌握好時機,在晴天早晨帶露水收割,防止角果裂角落粒。割倒的油菜應及時運出田外交錯上堆,并用稻草或薄膜覆蓋。堆放時應把角果放在垛內,以利后熟。一般堆放4-6天后,抓住晴天清晨及時散堆、攤曬、脫粒、曬干、揚凈。
來源:農業部經濟作物技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