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化肥、農藥、薄膜等農資產品迎來了購銷高峰;又逢'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農資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人們心中的'結'。此時,既是市場經營主體,又是消費維權第一責任人的農資企業持什么樣的態度呢?'3·15'來臨之際,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除了春耕用肥高峰,其實每個季節農民都要使用化肥。政府部門不光在‘3·15’這一天,一年365天都應加強打假和市場監管力度,并公正執法。'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市場與運銷部部長薛三省激動地說。
事實上,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全國各地農資市場都轟轟烈烈搞活動,農民群情激憤,不法奸商提心吊膽。可以說,這一活動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但如今,從全國整個農資市場秩序看,假冒偽劣屢打不止,農民消費者利益還在受侵犯。
今年3月11日,陜西省大荔縣工商部門查獲一個制售假化肥黑作坊,現場收繳冒用名為'美國進口嘉吉磷酸二銨'等5種假化肥40噸,已非法銷售80噸,涉案金額50多萬元。
記者在部分農村市場調查時發現,化肥企業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并不是個別現象。一些企業抓住農民自我保護手段和意識不強的弱點,在包裝標識上玩花樣,要么故意把大型企業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商標,或將本企業產品商標設法與知名品牌諧音混淆;要么在產品包裝印制上采用××國技術,來掩蓋自己的粗制濫造;要么虛標產品養分含量,或以氯基復合肥冒充硫基復合肥;要么將'尿素'字樣印制得很大,下邊印一個很小的含硫、含腐植酸或含增效劑等字樣,混淆視聽。有的企業打著新產品的招牌,使用劣質原料生產假冒偽劣化肥,或將低品位磷礦粉進行包裝,或將磷石膏加工后冒充磷肥。更有甚者,有的化肥企業借測土配方施肥概念誤導農民……
對此,河南中原大化集團銷售公司經理郭全普認為,僅靠一年一次的'3·15'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加快建立健全農資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才是根本保障。首先,應建立起從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全過程'無縫隙'的監管鏈條,完善農資生產企業質量檔案管理;其次,要建立起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探索劣質農資產品召回制;第三,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絡,實現信息共享、聯查聯辦、協查共管。
郭全普還認為,農資打假還需政府、企業和農民消費者全力配合。'作為國有大型化肥生產企業,已經享受了政府提供的稅收、電價、運輸等各項優惠政策,因此有義務、有責任嚴格執行國家化肥限價政策,為農民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的農資產品;同時政府要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坑農害農行為;農民作為消費者,也不能只圖價格便宜,要到正規經銷部門購買農資產品,提高辨別真假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只有三方全力配合,才能維護一個公平、誠信、干凈的農資產品市場。'郭全普如是說。
大型農資流通企業陜西亨通連鎖店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羅俠安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光靠政府部門打假遠遠不夠,化肥生產企業要穩定產品質量,流通企業盡量從國有大型企業采購貨源,從源頭把好質量關。同時消費者也應是打假的主力軍,廣大農民當買到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時,要勇于舉報,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
令人感到可喜的是,今年初,農業部已明確表示,我國將建立農藥、化肥、飼料添加劑等農資產品登記審定、生產流通、安全使用的全程監測機制,對不合格產品將實行召回制度。政府下了大的決心,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加入到打假行列中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總有一天,廣大農民對農資產品質量安全可以真的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