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農委發布小麥返青期苗情監測報告,全文如下:
一、監測結果
2月25日-28日,據全省32個小麥苗情監測點對26個小麥品種126個監測地塊監測,小麥主莖葉齡平均為6.9,單株莖蘗數為5.2個,次生根平均 9.2條,畝總莖蘗數為96.3萬。其中,半冬性品種平均主莖葉齡7.3,單株莖蘗數為5.9個,次生根平均10.0條,畝總莖蘗數平均104.8萬;春性品種平均主莖葉齡6.4,單株莖蘗數為4.01個,次生根平均7.9條,畝總莖蘗數平均82.5萬。
與越冬期監測結果相比,平均主莖葉齡增加1.3,畝總莖蘗數增加22.5萬。其中,半冬性品種平均主莖葉齡增加1.3,畝總莖蘗數增加24.6萬,春性品種平均主莖葉齡增加1.5,畝總莖蘗數增加18.5萬。
8個主要監測品種的葉蘗情況分別為:
煙農19
葉齡(6.2~8.9)平均6.2,畝莖蘗數(75.8~159.1)平均118.1萬;皖麥50葉齡(4.3~7.9)平均5.2,畝莖蘗數(65.5~108.9)平均90.5萬;邯鄲6172葉齡(6.4~7.9)平均6.9,畝莖蘗數(67.2~116.5)平均92.8萬;泛麥5號葉齡(6.5~7.8)平均7.18,畝莖蘗數(72.3~134.8)平均100.7萬;新麥18葉齡(6.5~7.7)平均7.1,畝莖蘗數(71.6~103.7)平均88.5萬;皖麥52葉齡(6.5~7.9)平均7.4,畝莖蘗數(76.2~99.8)平均92.6萬;偃展4110葉齡 (5.5~7.5)平均6.3,畝莖蘗數(46.0~150.3)平均83.3萬;豫麥70葉齡(4.3~8.1)平均6.9,畝莖蘗數(70~124.6)平均94.7萬。
二、小麥苗情特點
1、越冬期長,返青期比常年推遲。據監測今年全省小麥從2月18日到28日開始進入返青期,較去年(從1月28日到2月10日開始進入返青期)推遲18-20天,較常年(2月10日左右)推遲10—15天。
2、葉齡小,群體大。據監測結果匯總,126個點目前主莖葉齡平均為6.9,其中半冬性品種主莖葉齡平均7.3,春性品種主莖葉齡平均6.4,與上年同期監測結果8.1、8.3和7.7相比,分別減少1.2、1.0和1.3。畝莖蘗數平均為96.3萬,其中半冬性品種畝莖蘗數平均為104.8萬,春性品種畝莖蘗數平均為82.5萬,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5.7萬、10.4萬和1.3萬。在126個點中群體偏大(半冬性品種群體大于90萬/畝,春性品種中群體大于80萬/畝)的有71個點,占56.3%。其中,半冬性品種55個點,春性品種有16個點。如埇橋區三八鄉的煙農19畝莖蘗數達到159.1萬/ 畝,鳳臺縣城北鄉的偃展4110畝莖蘗數達到150.3萬/畝。播種期土壤墑情適宜,葉蘗發生同步,加上基本苗過多,是造成今年小麥群體偏大的主要原因。
3、麥苗個體生長健壯。由監測結果,根據“安徽省小麥苗情分類標準”,126個監測點達到一類壯苗標準的有103個點,占81.7%。其中,半冬性品種主莖葉齡7~8,單株莖蘗數達到4~5個的一類壯苗有64個點;春性品種主莖葉齡6~7,單株莖蘗數達到3~4個的一類壯苗有39個點。如譙城區湯陵辦事處五王廟的煙農19單株分蘗最高達10.2個,利辛縣春店鄉的豫麥70單株分蘗最高達6.8個。
4、越冬期凍害較輕。雖然今年越冬期我省小麥遭遇了50年一遇的雨雪低溫天氣,但由于今年麥苗個體生長健壯,長勢均衡,大部分麥田實現了壯苗越冬,小麥抗寒能力較強,因而凍害較輕。據 32個縣(市、區)2月15日-20日調查,32個縣(市、區)小麥發生凍害1221.97萬畝,占種植面積3077.9萬畝的39.7%,其中一級凍害 1123.17萬畝,占92.0%,二級凍害91.1萬畝,占8.0%。對小麥生長和產量形成不會構成大的影響。
5、小麥苗情總體好于上年同期。經對監測(調查)結果分析,32個縣(市、區)共調查3077.9萬畝小麥,旺苗266萬畝,占8.6%,壯苗2606.4萬畝,占84.7%,其中,一類苗1844.6萬畝,占59.9%,二類苗761.8萬畝,占24.8%,弱苗204.9萬畝,占6.7%。與去年同期相比,旺苗增加0.3個百分點,一類苗增加8.9個百分點,二類壯苗減少6.0個百分點,弱苗減少3.2個百分點,苗情總體好于上年同期。
三、田管建議
春季田管,事關全年,事關全局。要抓住早春的有利時機,及早展開春季田管工作。
1、科學追肥。目前小麥已經返青起身,生長速度加快,科學追施肥料,是保證小麥健壯生長、奪取高產的一項有效措施。各地要組織農民突出抓好拔節肥的追施。對于對群體適宜、長勢正常的麥田,在3月中下旬(即小麥基部第一節間定長、葉色轉淡、小分蘗死亡)追施拔節肥,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鞏固分蘗成穗,增加每穗粒數。對于播種晚、冬前生長不足、個體不壯的晚弱苗麥田;年前旺長脫肥的麥田;以及葉片發黃、受凍較重的麥田,可及早追肥,以促進春季分蘗成穗,保證每畝有足夠的穗數。
2、清溝瀝水。沿淮稻茬麥區要疏通“三溝”,尤其要加深地頭溝,有利于排水和瀝水,降低田間溫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根系活力,保證根系健壯生長不早衰。
3、控旺防倒。對群體較大(半冬性品種每畝莖蘗總數90萬以上,春性品種80萬以上)的田塊,在小麥起身前后噴施麥葉豐等生長調節劑,可以縮短第一節間,控制小麥過旺生長,促進根系下扎;長勢較旺的田塊也可進行深鋤斷根,減少根系吸收,控制地上莖、蘗生長。防止后期倒伏。
4、適時防治病蟲草害。根據省植保總站“2008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預報”,目前小麥紋枯病已普遍發生;小麥白粉病中等發生,其中,皖麥50、煙農19、豫麥70等感病品種偏重發生;沿淮麥區赤霉病將偏重發生;吸漿蟲在小麥主產區將偏重發生等。因此,各地要加強測報,突出抓好小麥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漿蟲等病蟲害防控工作。對于草害較重的麥田目前要抓緊開展化學除草。
5、防御春季低溫冷害。關注天氣預報,做好春季低溫冷害的防御措施,一旦遭受寒潮襲擊,及時調查苗情,發現葉片干枯,心葉、幼穗如水浸狀等凍害現象的,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或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等,促進小麥恢復生長。
來源:安徽省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