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匯地區的普通農民陸阿姨,從去年下半年起就被不斷上漲的肥料價格搞得有些神經緊張。目前臨近春耕,她前不久再度到農資市場打探行情,竟發現一袋50公斤裝的復合肥價格比去年漲了50多塊。“實在不行,也只能減少化肥用量,多用農家肥了。”她說。
但兩天前,發改委一紙穩定化肥價格的通知終于讓她暫時不用太擔心。然而部分企業還是千方百計變相漲價,可見,穩定市場的關鍵還在于政策的執行。
成本增加導致化肥漲價?
自2007年下半年起,一度被遏制的化肥漲價風重新刮起。統計顯示,去年11月下旬,尿素出廠價從月初的1600元/噸左右迅速漲到了1900元/噸,平均每星期漲100元;國產磷酸二銨出廠價高達3200元/噸,比月初的2700元增長了500元;磷酸一銨出廠價達到了3100元,比月初上漲500元;而這兩年一直穩定在1700~1800元的國產復合肥價格也上漲到2550元;氯化鉀價格已普遍達到2800元以上,比月初上漲300元以上。
國都證券石化分析師賀煒向上海證券報記者指出,氮肥之所以漲價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海運費上漲的影響,而海運費上漲既和國際油價有關、同時也和船只數量相關。
“考慮到去年以來原料價格一直在漲,對化肥企業而言其實成本會更高。”招商證券石化分析師張志宏告訴本報記者,化肥原料通常包括煤和天然氣兩種。目前,煤炭價格的漲價已清晰可見,而天然氣漲價也是大勢所趨,化肥的成本提升不可避免。
而中金公司分析師時雪松則認為,化肥漲價的背后還有全球生物能源的快速發展以及生物能源作物的大量種植造成全球化肥供應緊張的因素。
發改委限漲令能否起效?
為保障春耕化肥供應,穩定化肥價格,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改委本周緊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加強化肥價格監管,穩定化肥價格。
通知要求,各地要認真落實促進化肥生產流通的各項價格優惠政策。繼續對化肥生產用電和天然氣實行價格優惠;繼續對化肥鐵路運輸實行優惠運價并免征鐵路建設基金;繼續組織好化肥生產用電、用氣供應工作。
通知強調,各地要加強化肥生產流通領域的價格監管。中央管理的大型企業生產的尿素出廠價格不作調整;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管理的尿素、磷酸二銨、復合肥等化肥出廠價格,因成本上升確需調整的,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在嚴格審核成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價格;未納入價格管理范圍的化肥出廠價格,繼續按規定實行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制度。對化肥批發零售環節繼續實行進銷差率、批零差率或最高限價管理,化肥從出廠到零售環節順加的綜合差率原則上不得超過7%。
這份措辭嚴厲的通知很快在市場上起效。來自中國化肥網的信息顯示,一些尿素企業的報價在通知發布后迅速回落,也有一些廠家停止對外報價,抱著觀望態度暫時限制接訂單。從目前形勢看,后市尿素價格上漲阻力極大,但逆勢回落的可能性也較小。
為何部分企業能變相漲價?
不過,國內化肥企業仍有各自的“生存之道”。一位知情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有一些化肥企業通過暗地成立銷售公司的方法來“曲線”回避政府限價。
“國家只是規定出廠價不能漲,但一些化肥企業暗中先成立一家關聯的銷售公司,然后按照出廠價將產品統銷給這家銷售公司,由后者再向市場銷售,如此就等于變相提高了化肥的出廠價格。”該人士說。
他還透露,這類關聯的銷售公司有些是另外注冊成立的,也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化肥企業的銷售部門劃出來重新包裝后成立的。
不僅如此,隨著國內外價差的拉大,也有不少化肥企業寧可出口,也不愿在國內銷售。這也在無形中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供應壓力。
“政策現在是有了,關鍵還要看執行。”張志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