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中國的化肥行業有種現象越來越明顯地凸現出來,這就是貼牌生產。不過目前的化肥貼牌不像服裝、家電、手機等行業那樣,使“中國制造”遍布全球。因為化肥企業的貼牌基本都是在國內企業之間進行。
目前化肥行業界企業間的貼牌很普遍,有大生產企業與小生產企業之間的貼牌、有門當戶對的企業之間的相互貼牌,也有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之間的貼牌。。。。。。如中化、蘇農、輝隆、煙農等都開始借助已有的流通品牌優勢創建自己的產品品牌。而且記者發現,業內人士對化肥貼牌現象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貼牌是企業短視的一種體現,有的人認為貼牌是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那么化肥貼牌到底意味著什么,它對中國化肥行業的發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有人說它是企業短視
山東聯盟化工集團銷售公司孫德亮明確地對化肥貼牌生產現象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有很多化肥企業一旦在市場遇到困難.就把自己的產品拿給別人貼牌。這樣只會讓自己淪落成一個加工企業,只能賺取一點加工成本,而無法創建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也永無出頭之日。
四川美豐農資公司總經理謝生華說:“貼牌如果在兩個講求信譽的企業之間來做還是可行的.但是目前中國化肥行業的誠信體系還很不完善,所以我并不看好貼牌。一方面是貼牌的產品質量沒有保證。另一方面在市場好的時候貨源也沒保證。因此不易操作。”
對此西洋集團總經理助理仇廣純和市場部部長李茂吉則認為.目前化肥行業發展過熱導致產能過剩,貼牌也隨之出現,但是在目前化肥行業做好貼牌還是有難度的。因為銷售有難度的都是一些小廠.他們產品的生產工藝、質量控制都無法和那些在行業內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產品相比.所以弄不好有品牌優勢的企業雖然靠貼牌在短時內賺到了錢,但也可能會因此把自己的品牌弄砸了.這就是目前的貼牌風險。而經銷商在銷售貼牌產品時同樣也心有余悸。因此他們認為即使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也不去貼牌。但同時他們又認為,貼牌是一種趨勢,只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有人說它是整合前奏
云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任亞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隨著行業產能的過剩.一批小企業必然會出現銷售難的問題.所以他們必須借助有品牌影響力和銷售能力的大企業來實現銷售,并最終被大企業納至麾下。這就是整合。而這種貼牌對于提高小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都是一個促進.最終會帶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貼牌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成都玖源集團副總裁麥子遜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目前的化肥行業本身就已經陷入產能過剩的境況中.中小型的企業做市場越來越艱難,必須依靠大的品牌。而大企業要發展.沒必要再去以巨額投資增加產能.而最經濟的辦法就是將現有的產能合理地利用起來。所以在營造優勢品牌的同時發展貼牌生產.這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郭兆熊則說:“貼牌的確是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它可以促進行業的發展,F在很多大企業做得很好.比如說湛化和煙農,湛化只負責生產,煙農注冊商標,在自己的網絡中進行銷售.從而達到雙贏。還有中化.他們的貼牌應該是最成功的.這幾年他們借助自己的網絡選擇一些質量好的產品進行貼牌,成績很顯著。幾年來他們貼牌的范圍擴大了、業務量擴大了、市場份額擴大了、品牌影響力也擴大了。然而貼牌也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會擾亂市場、誤導農民。如有的小經銷商拿大企業的產品去貼其它牌。而有銷售壓力的企業為了多賣點兒、多幾個銷售點,就同意了。但是這些經銷商利用大企業的好產品作誘餌,在當地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后.就有可能甩開這個企業,去尋找一些利潤大的劣質產品貼先前的品牌.不僅損失了大企業的利益.也坑害了農民!
貼牌到底是什么?
對于貼牌現象.山東大學孫日瑤教授從理論角度進行了闡述。他說貼牌產生的條件有三個:一是品牌效應出現的時候:二是當一個產品過剩的時候:三是市場對有的產品的需求結構超過了其自身的生產能力的時候;市袠I貼牌現象的出現標志著化肥行業已經供大于求,品牌差異開始顯現。這個時候進行貼牌說明了有銷售能力的企業開始以最經濟的手段利用資源.對行業的良性發展是有好處的。
而貼牌也說明了未來行業的整合,依靠的不是生產能力,不是銷售能力,而是品牌的影響力。因此未來有前途的、賺錢最多的企業是那些有品牌優勢的企業。貼牌就是品牌整合的一種方式。因此企業要想有好的發展必須在品牌創建上下功夫。那么品牌是什么?孫日瑤說:“品牌不等同于商標和知名度,而是農民不假思索地選擇你的理由!”
怎樣貼牌部砸牌
陜西農科化肥公司的張科成說:“貼牌也要講求門當戶對。首先能貼牌的企業,必須是那些有品牌、有口碑、有形象的企業,才是值得去貼的牌。而被貼牌的產品也必須是質量過硬的產品。而目前貼牌最大的缺陷就是良莠不齊!
“在這個問題上.企業一定要把好質量關,不然就成助假行為.而影響了企業的聲譽!睏畈疟笱a充說!按送饩褪琴|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也加強監管力度.以免次品冒充名牌欺騙老百姓。”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郭兆熊則建議企業在選擇貼牌時,一定要認真考查,建立客戶誠信檔案,對那些有過不良表現的企業一定加以防范和抵制,以免對品牌造成傷害。
總之,從上述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貼牌是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我們希望化肥企業能用好“貼牌”.并培育起有市場影響力的好品牌!
化肥貼牌是行業趨勢
貼牌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陜西農科化肥公司總經理張科成說:“貼牌其實是專業分工的一種體現,經濟學鼻祖亞當斯的《國富論》(經濟學第一本專著)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開宗明義的就是講專業化,古典經濟學認為專業化可以促使邊際收益的遞增和邊際成本的遞減,從而達成社會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化肥行業也同樣如此.而且以后是越發展分工越細?赡軙霈F一批專門的化肥產品加工型企業來。這樣也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
江蘇華昌化工公司市場部長李昊峰說,目前生產業和流通業專業化發展都十分迅速。所以也現了流通業的貼牌現象.如中化、蘇農、煙農等,他們可以借助自有網絡實現銷售.沒有銷售能力的企業完全可以交給他們來做.目前有的企業僅有l00萬噸左右的生產能力,卻配備400多人的銷售隊伍.其實這就是不合理的,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這樣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銷售成本,也延誤了銷售時間。
“貼牌能夠節約運輸資源”,湖北洋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才斌和江蘇華昌化工公司市場部長李吳峰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他們分析說.因為化肥是一種體積相對較大、物流費用高的產品.所以在銷售過程中,對其銷售半徑是有一定要求的。目前在全國很多省都有一些工藝較好、有一定品牌影響的復合肥企業.我們會對自己目標市場的復合肥企業進行認真考查篩選后.考慮相互貼牌。楊才斌說:“比如我要做東北市場.就可以考慮在西洋貼牌,而西洋如果要做湖北市場,也可以找我們貼牌。這樣就避免了各自的遠程運輸問題,為國家節省了運力資源,也為企業節約了運輸成本!蹦壳斑@種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企業之間互貼品牌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它有效地控制了“化肥大搬家”現象。
貼牌可以增強企業的全線供貨能力。李吳峰說:“我們在營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客戶會向我們要各種配方的復合肥.最多時達60多個,而以我們目前只有能力生產30幾個配方,如果自己做.不僅影響了供貨速度.而且增加單位生產成本:而如果我把自己做不了的配方讓其它同等企業來加工,就可以以低廉的價格達到全線供貨的能力!彼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中專門對產品委托加工進行了相關規定。從這些規定中可以看出,只要按相關規定操作,貼牌加工完全是合理合法的。
其他行業貼牌生產的
“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而隨著我國0EM代工生產模式的蓬勃興起.對“貼牌經濟”一詞人們也不再陌生。貼牌企業(產品供應商) 就好比狐貍,被貼牌企業(品牌廠商)猶如老虎,貼牌企業就是靠被貼牌企業的品牌威風而行走于天下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被貼牌企業這只老虎不像寓言中講的那樣是被騙的,而是自己同意狐貍借威。權且當作這是一個新版“狐假虎威”的游戲吧。這種游戲時問玩長了,狐貍就會失去自我或者也想當老虎,老虎“百獸之王”的地位可能會因狐貍的“亂作為”而受到損害。因此,無論是聰明的狐貍還是警覺的老虎,都有可能不想再玩這種游戲。最近南京熊貓、上海易美因“貼牌”導致雙方“貼本”的事件就昭示著這種“狐假虎威”的游戲不會太久。
前段時間,靠貼牌南京熊貓進入手機市場曾一度排到國產手機前十位的上海易美,因公司資金鏈陷入嚴重危機、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問題不斷等原因已經停止運作。受此影響,南京熊貓因為與易美通信有著多達l.62億元的債務往來也被其所累,以致于近日發布公告正式宣布徹底退出手機業務。壯土斷腕,勇氣可嘉, “智氣”也不差.因為南京熊貓已經認識到隨著手機生產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牌照的含金量大大降低,靠出租手機牌照過日子已不大可能。試想,老虎的威風不再,狐貍還用得著借虎威嗎?
老虎同意狐貍借威,狐貍肯定是求之不得,而老虎也可將一些事情交給狐貍去辦,省心省力做些大事。貼牌生產雙方就是如此,被貼牌企業(品牌廠商)為了加強其擁有資源在創新能力方面的配置。力圖通過貼牌的方式來盡可能地減少一般性生產投入,從而鍛造核心競爭力:貼牌企業(產品供應商)囿于自己的品牌缺乏知名度、技術力量薄弱、市場占有率不高當然樂意從貼牌生產中獲得較為穩定的利潤。
近年來,一些品牌廠商和產品供應商仿佛都活得有滋有昧.貼牌產品范圍不斷擴大,已深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從日常用品到名牌服裝、從家用電器到 IT產品.無不烙有貼牌的痕跡。一部時尚的諾基亞品牌手機、一套高級的古奇品牌服飾。很可能是純正的“MADEIN CHINA”。無所不包的貼牌威力似有大增之勢。甚至被眾多企業奉為成功的法寶,并美其名日“國際化戰略”、“低成本擴張戰略”。事實上,貼牌生產并不總能達到如此功效。相反,貼牌生產也有其難言之痛.對貼牌雙方各有不利之處。
作為品牌廠商來說,固然有像南京熊貓這樣的坐收漁利之樂.但因為疏于對產品供應商的管理.導致貼牌產品質量不過關或產品供應商經營管理不善,從而影響品牌廠商品牌形象的事情并不少見。最近兩年來,一些日本知名數碼相機巨頭頻繁召回數碼相機的舉動就暴露了貼牌生產的弊端,這些公司相機生產均采用的是部分貼牌的形式.由于某些軟件、硬件和配套元件是委托其他公司設計、制造的,因此各部件之間匹配性、兼容性不一定很好,才使得最終產品質量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
對于產品供應商,隱痛更深。長期從事貼牌生產,企業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產生依賴性與懶惰性.進取心逐漸消失,容易迷失自我。更重要的是貼牌生產讓企業成為單純的生產車間,只是按照品牌商的要求做產品,不能夠真正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而且由于企業的自有品牌并沒有呈現在消費者面前,難以實現自主品牌化。
“一流企業賣品牌,二流企業賣產品”,為他人作嫁衣總不是長久之計,假老虎之威的狐貍是難以成為百獸之王的。當前國內越來越多從事貼牌生產的企業意識到了發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家電大鱷TCL公司已宣布建立自己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改變提供貼牌產品為主的經營模式。同時.有的品牌廠商也在努力消除被貼牌的不利影響,不斷加強自身的制造能力。伊萊克斯洗衣機一直由中國國內某洗衣機廠貼牌生產.去年6月份,伊萊克斯已告別貼牌模式,把中國區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集中到長沙,建立全球一流的生產基地,目標年產量60萬臺。 盡管“狐貍”和“老虎”都有盡快結束游戲的想法.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國內家電等企業為國外品牌貼牌生產的現象還很普遍,而且在現階段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因此貼牌企業要在想辦法讓“老虎”滿意之時.還要多在貼牌模式中積聚資本、學習經驗、塑造品牌、加強研發、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設法早日成為 “老虎”!
是痛苦轉型發展自有品牌.還是安于現狀繼續做著名品牌光環下的“幕后英雄”,成為規模取勝的“隱形冠軍”?這往往是兩難選擇。事實上,中國的許多本土企業都希望先用貼牌生產擴大產量,有了規模后企業再發展自有品牌。擁有自主品牌特別是國際知名品牌是每個貼牌生產企業都有的夢,因為他們知道,自主品牌是企業的生命力。關鍵是,這條道路現在還能不能走通?撇開品牌的市場空間過于擁擠、創品牌的成本過高不說,從貼牌到擁有自有品牌.這中間還存在著一系列的現實障礙和阻力。
首先,處于全球價值鏈上端的品牌廠商,就是一條難以跨越的坎。貼牌生產企業的轉型必然會與品牌廠商發生利益沖突,使原先的合作者變成了現實競爭者,因此它們會施加各種壓力.中國目前很少有貼牌生產企業能夠真正成功跨越這一步。
其次,完成品牌轉型也會遇到非常大的管理能力的障礙,技術開發、品牌建設、渠道建立與售后服務等都會成為難題。生產制造的一種本領要轉變為研發和品牌運作等幾種本領,并徹底地玩轉這些本領.對于相對后進的貼牌生產企業來說也是極其困難的。
第三。貼牌生產企業能不能撇開眼前利益、避開短期盈利和市場壓力,拋開原先的品牌商獨立運作.往往也是有疑問的。做貼牌生產與初期做品牌時巨大的利益差距,往往使中國企業很難不顧眼前誘惑而持續努力。
第四。很多貼牌生產企業認為.每個企業有它自己的核心資源和發展基礎,企業的未來也不一定要朝一個方向發展。確實,全世界有很多百分之百做貼牌生產的企業到現在發展得也很不錯。
現實中,擅長生產制造的中國貼牌生產企業,與世界市場中的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往往太過遙遠,對世界市場很難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要具備“速度經濟”的悟性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畢竟許多企業只會貼牌生產.一旦它選擇了轉型自有品牌的戰略,也絕對不是多了一個品牌的問題,而是多了一個復雜的經營管理體系。目前中國貼牌生產企業真正缺乏的是如何將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并且關聯起來的能力。現在它們要做的最基本一點就是應該把企業實力做大,把技術水準做上來,把工人素質做上來,把產品質量做上來,把國際口碑做上來,把企業的知名度做上來,企業品牌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貼牌生產本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產經營行為,即一些行家口中常說的“0EM”,如果按英文直譯,它是原始設備制造商的意思。其基本含義為定牌加工,俗稱貼牌。具體說就是企業的產品品牌有市場有渠道,而生產能力有限。甚至連生產線、廠房都沒有。為了增加產量銷量;驗榱私档驮黾由a線的風險,或為了贏得搶占市場的時間,通過合同訂購方式委托其他同類產品廠家生產,并直接貼上自己的品牌商標,這種委托他人生產的合作方式即為OEM,是法律允許的生產經營方式。
一般而言,品牌擁有者在委托生產廠家生產貼牌產品時。都會有相關人員進駐生產廠家去跟蹤監督生產廠家的生產質量。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還會再一次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才會進入市場。
但是目前有一些所謂“貼牌產品”,其實就是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名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下幾類情況:第一種是國內一些銷售渠道相對固定的企業,它們依仗自己成熟的市場網絡,將一些質量不過關的產品“貼牌”,冒充品牌產品,其目的是擴大市場競爭,獲得更高的利潤;第二種是一些小型生產廠為了以低成本擠進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并從中牟利,不惜仿造國內外各種品牌產品來進行銷售。這兩種所謂“貼牌”,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假冒偽劣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