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首頁 >> 信息中心 >> 農藥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我國農藥出口首次負增長的隱憂
http://egbuddhist.com 2007-5-22 14:42:54 信息來源:中國農資 瀏覽: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石化處        張新玲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處工程師       郭  衛
  山東天成農藥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      周長艷
  江蘇傲倫達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 陳  律
  中化江蘇公司農化事業部國外農藥登記負責人 唐  玲
  上海民友化工有限公司國外登記經理     顏桂軍  近年來,我國農藥生產發展迅速,產量躍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世界農藥出口大國。但2006年,我國農藥出口近10年來首次負增長,我國農藥出口背后有哪些隱憂,未來的調整方向路出何方?

  農藥出口10年來首次負增長

  主持人:據有關部門統計,2006年,我國農藥出口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比如行業協調性差造成惡性價格競爭、出口的產品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原藥為主等等。

  張新玲:在出口方面,2006年,我國農藥出口量為39.8萬噸,創匯10.4億美元,分別比2005年下降7.2%和25.7%。其中,前三季度農藥出口均價為2595美元/噸,下降21%。其中,殺蟲劑出口均價下降16.4%;殺菌劑下降25.1%;除草劑下降20.1%。這是自1997年以來,中國農藥出口總量及創匯首次出現負增長。農藥出口下降顯示出我國農藥行業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產業集中度比較低,截至2006年底,中國擁有合法的農藥生產企業1803戶,其中,原藥生產企業457戶,制劑加工企業1334戶,分裝企業12戶。合法生產的原藥品種是335個。生產企業小而散的結果就是實力不強,大部分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不到1000萬元。而主營業務收入大于10億元的企業只有7家(最大的紅太陽集團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在5億元到10億之間的有12家,在1億元到5億元之間的是111家,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是137家,在1000萬元到5000萬元之間的是280家,其余1300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不到1000萬元。眾多的小企業難以積累足夠的資金投入新產品的研發,所以整個農藥行業的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

  郭 衛:農藥出口減少有國內政策調節、國外技術壁壘等各種因素,其中還有出口企業太多太小,采取價格競爭的原因。現在的出口企業大多了,上千家從事出口貿易,有些小企業平時拿著放大鏡都找不著,但它也在做農藥出口貿易,這些企業往往在外商面前互相壓價,結果使得農藥出口陷入出口越多利潤越少的境地。當價格低于一些企業能夠承擔的水平線之下時,一部分企業自然就會放棄出口。再加上語系不同、市場陌生等限制,做農藥出口貿易越來越難了。

  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對農藥出口也會有一定影響。南方有的企業出口依存度達70%,加上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低,人工費等無形之中增長了,企業賴以生存的勞動力與原材料的價格優勢減弱很多,人民幣的升值對這些企業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對那些依靠價格優勢、科技含量較低、資金量不足的小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沖擊更是巨大的。

  主持人: 顏桂軍和唐玲都是直接從事農藥出口登記工作的,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觀點。

  顏桂軍:我國農藥行業生產規模和貿易規模發展很快,但是國內市場根本容納不了,因此眾多生產企業依靠出口才能存活,因此農藥貿易順差比較大。為了減少貿易順差,緩解能源供應壓力,保護環境,去年我國降低了農藥出口退匯率。國家規定從去年1月1日起,將列入《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預先知情同意的鹿特丹公約》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中的25種農藥品種出口退稅率下調到5%。另外,歐美以及各國對農藥的生態要求都在提高,而我國的農藥質量并不是太高。一些新生效的國際公約將會對我國部分農藥品種的出口起到制約作用。如《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及農藥在國際貿易中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和《限制某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被列入兩個公約清單中的部分農藥品種如甲胺磷、對硫磷和久效磷等都會受到影響。現在看來影響了出口,但從長遠看,有利于促進農藥產品結構調整。

  我國農藥企業在出口歐美市場還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產品的基礎數據不清楚,歐盟要求對農藥中所有雜質做定性、定量分析,精確度要達到0.1%,目前中國只有南開大學等少數研究機構的分析能夠達到這一標準。此外,中國進行農藥產品安全性評價的GLP標準實驗室沒有一家得到國際認可,這就是技術壁壘。目前世界各國農藥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技術壁壘已成為我國農藥進出口貿易中很難應對的一種非關稅壁壘。目前發達國家已掌握了農藥研發的高端技術,人為設置技術壁壘,我們國家現在的農藥技術無法跟發達國家相比,所以開拓國際高端市場困難很大。

  唐  玲:如果按銷售額計算,我國在國際農藥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僅為3.2%。出口產品價格偏低,利潤空間少,部分企業的出口利潤是靠出口退稅等優惠政策實現的。在退稅變化的情況下,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必然受挫。另外,出口歐美市場得100多萬美金的登記費,而出口東南亞、非洲市場一般也要幾千美金。一些小企業根本承受不了高昂的登記費用。利潤低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沒有自己的品牌,二是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低。目前出口農藥產品高達2905個,但大部分是讓老外“貼牌”銷售,利潤大部分被外商賺取了;出口的農藥產品仍以原藥為主,相當一部分是出口原料,深加工的農藥制劑出口較少。出口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我國出口企業在低端市場的惡性競爭搞得兩敗俱傷,生產成本高的企業將逐步退出。

  另外,農藥進出口企業多而小,缺乏有效的行業協調,出口量很大但利潤很小。與世界六大農化公司控制著80%的全球農藥市場相比,我國有1800多家企業從事農藥進出口業務,但每年出口額超百萬美元的還不到200家。有些企業為占有市場份額不惜低價競爭,甚至有些企業的出口利潤主要指望出口退稅。近年來,農藥出口價值增長速度一直落后于數量的增長速度,這種狀況影響了我國農藥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企業間有效的整合是必要的

  主持人正如當前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一樣,解決這些問題必然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那么,我們政府部門、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來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呢?

  張新玲:上世紀中國農藥是體制改革、開放發展、提升數量、滿足農業發展需要,從本世紀開始,中國農藥工業正在進行結構調整,要解決行業發展的質量和長遠競爭力的問題。目前,行業的總體規模不斷壯大,產品結構、產業結構都有所改善;2000年中國農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產量比例是67∶12∶42;2006年為39∶8.6∶30;五種高毒有機磷品種的產量在總產量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7%下降到目前的10%以下;目前以農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有15家,有7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2001年超過10億元的只有1家)。但我國農藥仍舊存在群雄紛爭、質量不一、價格無序等問題。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企業間有效的整合是必要的。中國農藥工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分化、重組的重要時期。

  另外國家正在大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型的社會,我國農藥企業憑借低成本進行低價競爭不是長久之計,農藥出口企業成本壓力將會增大。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建立工業園區,一些污染大的企業面臨搬遷,這樣便于污染治理集中化。所以說,農藥工業將和中國經濟同步進入創新發展的時代。這種創新包括品種、工藝技術、品牌營銷等等。

  主持人陳律作為農藥企業的研究所所長,你對解決當前的問題有什么高招呢?

  陳  律:在國際市場上,低價格是中國農藥參與競爭的“殺手锏”。但從長遠著眼,低價競爭并不可取,現在印度勞動力成本也很低,他們的農藥生產發展也很快,在國際市場與我們激烈競爭。所以,提高農藥產品的技術含量是重中之重。據農業部統計顯示,中國農藥出口數量雖大,但創制產品不到10%,附加值高的產品所占比例僅為30%-40%,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產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中國農藥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占出口總量的51.1%,發達國家市場不到10%。比如,歐盟取消登記的450個農藥有效成分中,在我國仍有登記和使用的約有103個,涉及我國農藥骨干品種約20個,對我國農藥生產和出口必然造成一定的影響。

  對比之下,中國目前只能稱為農藥出口大國,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藥出口強國。中國農藥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偏低。出口產品中仿制品多,創制產品少;原藥出口多,制劑出口少;中介出口多,直接出口少。沒有技術含量,完全依靠低價參與國際競爭還容易帶來貿易摩擦。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農藥典型的案例就是“草甘膦反傾銷案”,我國除草劑產品“草甘膦”自1995年首次被歐盟提出反傾銷調查以來,我國草甘膦生產企業已先后9次被澳大利亞、南美等國家提出反傾銷訴訟。

  說起農藥技術,我們要提到近鄰韓國。1995年韓國加入WTO,當時對韓國農藥產業構成很大威脅,但也為韓國農藥行業帶來了機遇。韓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農藥創制,10年來已開發出17個新品種,占世界新農藥的9%,成為新農藥開發的強國。耕地面積有限的韓國,農藥年銷售額達8億美元,居亞洲第三位,且其使用的農藥多為高效、低毒、低磷產品,韓國一舉成為新農藥技術和產品的出口國。

  唐 玲:從環保角度來說,由于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量增加迅速,導致環保問題出現。農藥生產污染環境的問題讓發達國家棘手,于是將高污染的農藥產業轉移到我國境內,我國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農藥增長迅速。國際跨國公司把生產基地向我國轉移,帶來一定技術的同時,也加重了我國的環保壓力,這已引起我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在去年底降低部分農藥出口退稅比例,同年9月取消對已列入PIC、POPs公約的農藥品種的出口退稅政策,就是有力的證明,各農藥生產和出口單位應引起高度重視。生產企業要聯合起來淘汰落后生產,采用新的生產工藝和研究成果,降低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重點農藥出口企業的協調。選定幾個重點農藥生產企業、幾個競爭力強的農藥產品,在某一個目標市場中進行農藥登記,亮出自主的品牌,以品牌開拓市場。只有這樣,才能讓出口市場進一步規范起來,才能提高我國農藥出口的價格和數量。

  周長艷:在開拓國際市場時,我們一些企業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市場調查方法,不太習慣做深入的市場調查。另外,只要有國外詢單的,就馬上盲目報價,只要有客戶接受價格,馬上就成交,談不上什么行業自我保護,這樣一來我們在國際市場上就被國外客戶掌控,再加上產品沒什么技術含量,本屬于自己的市場也不穩定了。

  我國缺乏航母式的農藥出口企業或企業聯合體,不能很好地打破農藥跨國公司對國際農藥市場的壟斷。我國農藥出口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偏小,不愿意進行企業間的有效整合,加上各自為戰,所以沒有實力與國外資金、技術雄厚的企業進行對抗,開辟國際市場面臨農藥海外登記的巨額費用、各國的政府政策反傾銷、檢驗檢疫標準、技術標準等一系列難題。所以,要加強對出口市場的研究。應組織相關機構、企業及專家學者等,進一步了解進口國的農藥管理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農藥市場狀況,進出口運作的程序和特點,以及其國民的農業生產習慣和文化心理特點。一句話,就是要提高我們開拓國際市場的本領,不能再簡單地賣便宜的農藥產品給外商。

  自主創新是農藥工業的唯一出路

  主持人的確,我國的農藥出口面臨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嘉賓們也為當前農藥發展出了些點子,那么,未來我國農藥行業調整方向在哪里呢?

  郭 衛:現階段,我國農藥出口光靠協調企業行為,不可能完全奏效。因為絕大多數農藥進出口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信息不暢,人才缺乏,對國際市場的整體把握程度較低,僅僅從事簡單的“買與賣”,還處于純粹的逐利階段,他們做農藥就是為了掙錢,因此不會顧及環境保護、行業利益等問題,只要能掙一點就出口,這樣的企業很難協調,而大型企業的負責人站得更高,要考慮一些社會責任問題,錢對他們幾乎就是一個數字,所以協調起來要相對容易。除了盡力去協調出口企業規范自己的競爭行為之外,國家的農藥產業政策將可以起到關鍵作用。

  上個世紀,我國農藥工業快速發展,從而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還大量出口。現在,農藥企業一下子有了幾千家,并且小企業占多數。更重要的是,農藥生產的污染問題與當前國家的產業政策相悖。一些小的農藥企業表面上看,納了稅創了匯,但國家還得算另一筆賬,因為你生產農藥造成的污染需要國家花錢來治理,這個治理費往往比這樣小企業創造的價值還要高,因此國家現在根本就不支持不鼓勵小型的農藥生產裝置投產。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落實一些硬性指標,提高農藥生產的進入門檻,鼓勵大型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實力的企業集團。比如中化近來就收購好幾家上市公司,這是農藥行業拉開大規模整合帷幕的強烈信號。農藥行業整合將是大勢所趨,只有行業的集中度提高了,低價的惡性競爭、“貼牌”生產等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顏桂軍:想突破技術壁壘,我國農藥企業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強研發,提高農藥的科技含量,尤其是大企業要舍得投入研發資金,必須研發超高活性、超低劑量、超高效率、低毒、低殘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農藥,沖破國外設置的檢測標準,從而擁有市場主動權。

  最近世界農藥巨頭正在大舉進入我國。拜耳、先正達、杜邦、陶氏益農等世界農藥巨頭已在我國建立了15家農藥生產企業生產高效、低毒農藥,總投資超過1億美元。由于世界農藥市場發展已趨向成熟及飽和,他們正在通過新技術、新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據霸主地位。

  我國農藥仿制品比較多,仿制的路子眼看就到了盡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國農藥生產企業是否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質量農藥產品將是關系農藥行業生死存亡的大事。其實,突出技術瓶頸并非不可能,日本、韓國進行農藥自主創新就獲得成功。他們以前的技術并不占優勢,也是從引進技術開始。但是,他們都沒有依賴國外技術。大概在20世紀60年代初,日本幾乎所有的工業部門用于自主研發的費用已經遠遠大于技術進口的費用。韓國在經濟起飛時的技術水平和工業基礎比我國還落后,但韓國農藥行業一邊引進高新技術和新型農藥,一邊加大自身開發新農藥的力度,這一點值得我國農藥行業借鑒。單純依靠引進技術和引進外資來發展我國的農藥產業可能走不通。農藥研發,財力是基礎,要造就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生產規模較大的農藥大企業、大集團,逐步建立有創新能力的研究所,集科研、生產、經營于一體,實現企業創新,提高我國農藥的國際競爭力。

  主持人談到這里,相信我們對我國農藥工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認識,最后,我們請張新玲女士發表一下看法。

  張新玲:業內人士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農藥工業將和中國經濟同步進入創新發展的時代。這種創新包括品種、工藝技術、品牌營銷等等,創新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創新。國家政策以及稅收要向新農藥研發的企業、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傾斜。要抓好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一批科技攻關項目和技術創新項目的實施,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農藥生產企業在研發新農藥的同時,要加速向開發高附加值、利潤豐厚的高端產品轉產,從而才能與歐美產品競爭。農藥生產企業只有盈利,才能反哺農藥研發。農藥生產企業要積極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提高創新能力。同時還應該加快科研體制改革,促使科研機構與生產企業一體化。科研院所應積極與國外農藥大公司加強農藥創新研究的合作,這對我國新農藥研發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我國農藥出口首次負增長的隱憂 (2007-5-22)
  ·2007年農藥核準企業名單(第二批) (2007-5-22)
  ·2007年農藥企業更名名單(第二批) (2007-5-22)
  ·陜西省農業廳對農藥市場進一步加強管理 (2007-5-22)
  ·吉林省慶祝《農藥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十周年 (2007-5-22)
  ·世衛建議中國控制使用殺蟲劑 (2007-5-22)
  ·近日張家港與德國拜耳簽署進口農藥備忘錄 (2007-5-22)
  ·國內進口高效低殘留農藥增長 (2007-5-22)
  ·農藥市場管理不可輕視 (2007-5-22)
  ·廣東農藥工業協會召開通訊員會議 (2007-5-21)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