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隨某農資企業到基層采訪,了解到一樁頗為另類的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的新聞:在東北某地,一家化肥生產企業打著"科技講座"的旗號,邀請農民參加,講座后大擺筵席,把農民都灌得暈暈乎乎,然后將他們帶到經銷商門店,“指導”購肥。筆者聽罷這則“新聞”的第一反應是:這種化肥的質量、施用效果以及給農民帶來的“效益”都不能不讓人懷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呵!
筆者了解到,農資企業在實施過程中變了“味”的科技服務,絕不止上述一例。這種流于形式,“掛羊頭賣狗肉”,以“迷糊”農民為手段,以兜售“私貨”為目的所謂“科技服務”,對于農民來說是一種“不祥之兆”,因為“暈暈乎乎”的購買行為是談不上理智的;對于生產企業來說是一種“病重”跡象,因為用歪招邪招搞經營,往輕里說也是“慢性自殺”。
現在,農資市場的競爭已經發展為從量到質、從服務到品牌的綜合性競爭。農資企業并不是單純的推銷自己產品,更是在推銷有特色的服務,真正讓農民感到購買農資“物超所值”,農民才能用“血汗錢”為你的產品和企業“投票”。因此,農資生產經營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站住腳,并想做大、做強,就只有時時為農,事事為農,實實在在為農民服務。畢竟,現在農資市場是買方市場,農民終將決定農資企業的興衰存亡。
正像一家化肥生產企業的銷售負責人所說,服務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得到農民的認可和贊同;服務工作不要停留在口號上,或者搞花架子,而是應該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讓農民真正享受到服務所帶來的實惠與快樂。
是的,為農服務,就要多來真招、實招,少來假招、虛招,別來那些歪招、邪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