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國際磷酸二銨價格像是坐了火箭一樣的,以每周一個價格的速度持續加速上漲,2-4月兩個月時間內上漲了160美元/噸,漲幅達到58%(如下表)。國際磷酸二銨一時炙手可熱,美國二銨的狂飆造成了整個東南亞地區二銨的采購向中國傾斜,中國磷酸二銨出口離岸價也達到了375-380美元/噸。中國的二銨出口呈現從來未曾有過的欣欣向榮的圖景。
國際市場的熱銷帶動了國內的行情看好,磷酸二銨開始水漲船高,而磷礦石和硫磺的價格上漲,給磷酸二銨帶來了相對成本壓力,進一步給了磷酸二銨抬漲的理由,因此有人質疑國內磷酸二銨是否會因此水漲船高,達到"國際水平"。
筆者倒是覺得這種愿望不大容易實現,原因有三:
一、生產成本壓力不夠大。
對于磷酸二銨企業來說,成本的壓力來自幾個方面:硫酸、磷礦石、合成氨等。國內主要的磷酸二銨企業都是資源型企業,磷礦石的主要來源都是自產,雖然國內磷礦石從2006年第四季度的250元/噸(30%坑口價)上漲到目前的450元/噸,但是對于云天化、貴州宏福、貴州開磷、以及大部分的磷銨企業來說,磷礦石上漲只是相對成本增加,自產自銷的實際成本并沒有改變。
硫磺問題是個突發問題,以硫磺制酸工藝為主的云貴地區影響比較大,但是云貴企業的渠道都是不止一個,都有一些存貨,雖然受到了沖擊,但是實際上還不至于卡脖子,所以成本上漲有限。湖北企業制酸途徑以硫鐵礦為主,只有宜化等少數企業對硫磺倚重比較大,還有一些小企業直接采購硫酸成品,生產成本影響不盡相同。華東地區因為有安徽銅陵硫鐵礦制酸基地,實際也就受硫磺的影響不大。
合成氨方面,國內大型磷酸二銨企業基本上都有自產的合成氨生產裝置,因此合成氨的危機在地區限氣限電結束后均已得到緩解,所以對于大企業來說合成氨的危機基本不存在。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國內磷酸二銨的利潤空間還是比較大的,現有的成本上漲與磷酸二銨利潤相比還嫌不夠。
因此雖然國內磷酸二銨整體生產成本有所上漲,但是國內擁有原始資源的主流企業上漲有限,而這些企業對于國內磷酸二銨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成本上漲的壓力還不夠,因此難以形成上漲的推動力。
二、出口量不夠大。
春節后的國際二銨價格暴漲,造成國內磷酸二銨出口價由原來的FOB255美元/噸上漲到FOB375-380美元/噸,筆者了解到的數據表明1-4月份國內二銨企業出口量比往年成倍增長,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出口量還不夠大。前些年中國二銨在海外市場占有較少,國際市場對中國二銨認識還有個過程,再加上出口運輸等問題,所以不可能無限量的出口,這是不夠大之一。不夠大之二就是出口量趕不上產能增加量,2006年國內磷酸二銨產能擴張非常迅速,以至于春節前業內人士紛紛不看好磷酸二銨市場,甚至預測磷酸二銨將會在3月份集體大跳水,跳水事件雖然沒有發生,但是至少說明了業界對磷酸二銨產能過大的一種共識。
因此2007年磷酸二銨出口量增加根本抵不上國內二銨產能的過剩,國內磷酸二銨閑置產能不在少數。
三、國內市場承受能力不夠強。
國內二銨市場的趨勢是逐年萎縮,華北地區的山東、河北、河南等地估計實物消費量都至少減少30%以上,使得國內市場對磷酸二銨的承受能力逐漸下降,國內擴充的產能釋放必定會帶來相互之間的產品價格沖突。
對于眼下的國內來說,除去已經在冬季完成部署的東北市場外,上半年本來就不是磷酸二銨的主要消費時段,夏季和秋季磷酸二銨如果以過高的價位入市,就會受到2006年冬儲期間和2006年秋季剩余的數量不少的低價存貨的沖擊,直接影響到市場對高價位二銨的接受能力。
農民消費承受能力也值得關注。據筆者對東北市場了解,目前東北市場磷酸二銨零售價情況并不樂觀,美國二銨零售價最高只能達到3000-3040元/噸,云南三環嘉吉二銨最高零售價2900-3000元/噸,國內其他普通二銨最高零售價不超過2800元/噸,其實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農民能夠接受的價格范圍不可能超過140-150元/袋,超過了就沒有人買,這是現實。如果農民接受不了,生產商提價損傷的只能是中間貿易商和經銷商的利益,那么估計賣二銨就會更加困難了,只能是二銨讓出更多的市場給復合肥。
綜上所述,雖然國內磷酸二銨已經在循序漸進的拉升價格,出廠價格比2006年冬儲價格已經有了100-160元/噸的上漲,但是國內市場磷酸二銨不可能像國際二銨價格那樣無限制的漲下去,不過在目前出口形勢仍然看好,國內市場尚未全面啟動的狀況下,或許會還有一段時間的漲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