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學勝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國入世五周年。這一天,作為最后一批開放行業的化肥分銷領域也開始對外資全面開放。外資的進入對于國內化肥銷售企業來說是件大事,積極應對,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掌握主動權;而不能根據市場改變策略的,就難免陷入被動。因此,面對外資進入,我們要對國內化肥銷售企業問一聲準備好了嗎。
首先要樹立信心。供銷合作社在國內農資市場開放中進一步鞏固網絡優勢為我們提供了榜樣。化肥行業最大的波動出現在1998年的國內市場放開,那次改革打破了供銷合作社“專賣”的獨家經營。而中國的化肥行業也恰是借放開之機獲得了實質性的飛躍。對于從事了幾十年壟斷經營的供銷合作社來說,當時不愿意在化肥經營上有競爭對手。但是,在這一統天下的表面之下隱藏著很深的危機,壟斷使供銷合作社的農資經營背離市場軌道越來越遠。所以說,1998年國內化肥市場的放開是供銷合作社遇到的一個很大的挑戰,更是一個打破壟斷、適應市場的需要,轉變經營方式、增強抗擊風險的能力,從而使挑戰變成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經歷了陣痛,順利實現體制改革之后,供銷合作社不僅繼續保持了化肥經營的龍頭地位,而且在經營方式上也順利與市場相對接,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對于外資進入、市場的進一步放開不應有顧慮,而更多的應是期待。
我們所需要的不僅能應對市場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要在變化中抓住機遇及時發展自己,不能只是將眼光放在國內市場,要充分考慮到國際這個大的蓄水池在影響著化肥的供需。當然,外資進入我們的市場,難免讓我們感覺到壓力,畢竟他們進入中國也是為了賺錢。但在同時我們又應該感覺到振奮,因為外資進入意味著多了一個競爭對手的同時還多了一個合作伙伴和一個學習榜樣。能進入中國農資流通的外資企業都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他們在提供服務和應對市場風險方面有很多理念、經驗、辦法值得我們學習。外資雖然有資金和管理優勢,但是這種資金需要有合適的平臺才能發揮作用,而他們的管理體制是在國外的先進體制,在中國還需要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國內企業在網絡和本土文化上面有著外資所不能比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合作就成了外資進入中國的主要戰略,這就出現了難得的機遇,國內企業要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外資進行合作來促進企業發展。
我們將化肥行業對外資開放,他們來分享了我們的市場,我們的企業也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尋找到自己的位置。世界是一個大舞臺,在這里能培養出國際化的企業;世界又是一個大市場,為國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經過了近些年的發展,國內的一些流通企業不僅形成一定的規模,還做出了品牌,在經營方面也創造出一套先進的管理經驗。因此相對于一些國家的經營來說,我們也是有著先進管理經驗和雄厚資本的外資,他們也需要我們來進行本國市場的開拓;我們在進行國外市場開拓的時候也需要他們的支持,因此,走出國門與其他國家的化肥流通企業進行合作也成了我們的一個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