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首頁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發展緣何“微”字當頭
http://egbuddhist.com 2006-12-20 11:30:00 信息來源:中國生物肥料網 瀏覽:

微生物肥料是由一種或數種有益微生物、培養基質和添加物(載體)培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通稱菌肥或菌劑,是一種間接性的無公害肥料。微生物肥料最早是從豆科植物應用根瘤菌接種劑開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微生物肥料,通常可分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肥料、解鉀菌肥料、光合細菌肥料、生物有機肥料、復合生物菌肥、VA菌根菌肥、PGPR根際促生菌劑、微生物產氣劑以及有機物料腐熟劑等。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發應用了微生物肥料,在歐美發達國家農業生產中,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已占到了肥料總量的20%以上,其產量每年以10~20%的速度遞增。

 

        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與應用,是于20世紀50年代從根瘤菌接種劑開始的,60年代推廣使用“5406”抗生菌肥料等微生物肥料,并在根瘤菌肥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其標志是紫云英栽培的北移;70年代開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營養條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并已開始結合牧草飛播根瘤菌劑;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農業生產中又相繼應用我們現在稱之為“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的復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機肥等。目前已初步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微生物肥料產品主要包括根瘤菌劑、固氮菌劑和復合微生物肥料以及生物有機肥料等。截至到2002年底,全國已有203個產品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登記。

 

        據統計,2001年我國微生物肥料的年產量為150萬噸,約占商品肥料使用量的1%左右,銷售額約為40億元,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施用微生物肥料的量可謂“微乎其微”。我國自研究與應用微生物肥料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何因素制約了其發展?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是指應用于農業生產中,能夠獲得特定的肥料效應的含有特定有益活性微生物的制品,這種效應不僅包括了土壤、環境及植物營養元素的供應,還包括了其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對植物的有益作用。其共同特點是:利用活菌制劑,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作物體,促進作物的生長。概括起來,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增加土壤肥力。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通過固氮作用、解磷、解鉀獲得一定的營養元素,微生物釋放一些或死亡后完全釋放出這些營養成分,從而提高土壤肥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化肥的用量。

 

        二是增強植物抗病(蟲)能力。微生物肥料施到土壤中后,有益微生物定殖形成優勢菌群,從而減少其它病原菌的生長空間,有的微生物還能產生抗生素,直接對病原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減少和抑制病害的發生。

 

        三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目前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環境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施于土壤后,除了部分為作物吸收利用外,相當部分都在土壤中淋失或被固定。而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通過固氮和分解作用能夠為作物提供一定的營養元素外,還能夠促進作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同時能夠加強一些移動性慢的營養元素的吸收。有的微生物還能夠分泌一些植物生長刺激素、有機酸和氨基酸,促使植物生長健壯,營養狀況改善。

 

        四是提高作物品質。使用微生物肥料后對于提高農產品品質,如蛋白質、糖分、維生素等的含量上有較好的作用,有的可以減少硝酸鹽的積累。

 

        現狀與問題

 

        盡管近幾年來,國內的微生物肥料企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下問題,其具體表現為:

 

        其一、在工廠化生產中,普遍缺乏高效菌株,菌種資源缺乏,很多廠家的菌種都在利用同一個菌株,肥料品種單一,產生了一個菌種打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使用菌株不當也會帶來安全隱患,一些廠家的生產菌種沒有經過正規的鑒定就投入生產,也是一種不妥當的行為。

 

        其二、生產設備陳舊。有許多生產廠是由已倒閉的小型酶制劑廠、味精廠、檸檬酸廠等改造而成的,其設備本身就效率低、能耗高,勉強生產,沒有長遠的發展計劃。

 

        其三、技術工藝落后。有些廠家認為只要有了微生物肥料菌種,有了相應的培養基就能夠生產出微生物肥料,缺乏生產過程中的監控和檢測手段,有的甚至還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絕大多數生產企業本身不具備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沒有相應的研發人員,無法建立產品的質量保障體系。

 

        其四、生產管理水平較低。許多生產廠家沒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管理制度,也就沒有建立真正的服務體系,無法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其五、市場上魚目混珠,假冒偽劣屢禁不止。這些年來,一些所謂微生物肥料或生態肥料,一度統領江湖。盡管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清理整頓微生物肥料市場,但由于涉及地方、部門甚至小團體的利益,一些假冒偽劣微生物肥料產品仍充斥市場,嚴重制約了微生物肥料產業的健康發展。

 

        發展對策及建議

 

        就我國目前微生物肥料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發展對策如下:  首先,國家應加大對微生物肥料行業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現有可開發資源,篩選并構建一批可開發利用的微生物菌株,明確其代謝產物,作用機理及作用條件,開發出多種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品種。

 

        其次,加強微生物肥料的科研、科普、技術培訓及推廣應用工作。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生產應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除根瘤菌接種劑外,其它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機理并不十分明確。對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作用機理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廣泛的研究,才能科學地確定優良菌種和優質菌劑的技術指標,為生產優質菌肥提供理論依據。近年來,我國微生物肥料發展較快,一些企業質量意識不強,存在許多技術問題,國家應在加強對企業的質量監督檢驗的同時,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工作,使我國微生物肥料市場進一步規范,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微生物肥料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微生物肥料作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必須接受質量監督和管理。農業部已頒布了微生物肥料產品質量標準,對微生物肥料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提出了具體規定。微生物肥料質量管理工作剛剛起步,存在標準少、覆蓋面小等問題,許多微生物肥料產品沒有可依據的行業標準,或是只注重了產品活菌數量等表觀指標,忽略了肥效指標等,需要不斷地完善;同時,許多企業沒有完善產品標準或沒有產品質量檢驗人員和必需的檢驗設備,產品未經檢驗就出廠。質量監督部門應在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立新的檢測標準和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檢測方法,提高對新產品、新劑型的監測反應能力。在規范微生物肥料市場,限制偽劣產品生產的同時,為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創造優良的創業環境,有重點地扶持一些有條件的企業,讓名優產品占領市場。

 

        另外,集中功能菌劑生產,實現行業產業規模。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大多設備簡陋、工藝不完善、質量意識不強。許多微生物肥料存在有效菌數含量低、保質期短等質量問題。微生物肥料的生產,主要可以分為菌劑生產和肥料復配兩個階段。合理的微生物肥料運行模式應該是:少數有技術優勢和經濟實力的企業生產系列化核心菌劑,供大量下游微生物肥料復配加工企業進行生產。這一模式可以保證核心菌劑的穩定生產,同時大大降低加盟企業的技術和資金門檻,有利于微生物肥料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

 

        我國的微生物肥料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很多的肥料生產企業還徘徊在幼稚發展階段,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生產技術還有待發展,沒有明顯的效益。現在,國家對農業生產資料有相應的免稅政策,其中包括飼料、農膜、部分化學農藥與部分化學肥料,對銷售種子、種苗、農機、化肥、農藥的銷售商也有相應的免稅政策,但這些都不包括微生物肥料行業與產品。與化肥行業、農藥行業相比,微生物肥料行業還處在稚嫩的發展階段,但是,它又與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息息相關,在有機食品生產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國肥料行業發展的方向之一。為了促進微生物肥料行業的發展,建議國家在稅收政策上給微生物肥料行業明顯的政策傾斜,給予免收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同時,國家應該加強菌種資源的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完善檢測體系,規范市場,保證微生物肥料的產品質量。另外,國家應該加大對微生物肥料基礎研究的投入,收集更多寶貴的資源,對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機理進行更加深入徹底的研究,使我國的微生物肥料行業可以更好的發展。

 

        據專家分析,到2010年,微生物肥料將占有10%左右的份額,即年需求量在1400萬噸。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需求的變化和科技的進步,微生物肥料的市場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發展緣何“微”字當頭 (2006-12-20)
  ·12月份中旬陜西省化肥價格穩中有漲 (2006-12-20)
  ·化肥價格遭遇"暖冬"未雨綢繆科學應對 (2006-12-20)
  ·滿洲里口岸俄產化肥進口呈持續增長 (2006-12-20)
  ·全面開放化肥批發零售業務:中海化學與狼共舞 (2006-12-20)
  ·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生產應予關注 (2006-12-20)
  ·廣州兩成化肥生產產品不合格 (2006-12-20)
  ·當前鉀肥價格行情及后市預測 (2006-12-19)
  ·外資進入我國化肥市場淺析 (2006-12-19)
  ·北方肥市淡季不淡 (2006-12-19)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