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曾經為人類農業生產做過重大貢獻的農藥滴滴涕(DDT),即將壽終正寢,斯德哥爾摩公約對非封閉生產條件和有限場地封閉系統內生產使用滴滴涕和使用滴滴涕中間體生產三氯殺螨醇提出了具有時限的強制性要求,我國淘汰DDT戰略確定,今年啟動替代與工藝改進示范項目,在山東、河北、湖北、廣西、陜西、福建和天津7省市率先設立示范區,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效的、對環境友好的綜合蟲害管理替代技術,在2009年5月豁免期結束后在全國推廣,2014年全面停止滴滴涕用于非封閉生產三氯殺螨醇用途。
這是6月26日,記者從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在京召開的中國螨害控制三氯殺螨醇替代與綜合蟲害管理技術示范項目啟動會上獲悉的。
斯德哥爾摩公約是全球參與程度非常高的環境公約之一,于2004年11月11日對我國生效。首批列入公約受控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中,9種是殺蟲劑,滴滴涕位居首位。為切實履行公約義務,促進滴滴涕在豁免期內淘汰,國家環保總局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申請的“中國三氯殺螨醇替代與工藝改進示范項目”的前期準備項目于2005年4月獲得全球環境基金批準。通過該項目的設計,將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效的、對環境友好的“綜合蟲害管理”替代技術,降低滴滴涕殘留,實現削減和淘汰以滴滴涕為中間體的三氯殺螨醇的使用,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安全性。
滴滴涕以其成本低、藥效好的特點曾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發明者保羅·米勒于1948年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上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用滴滴涕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于飲鳩止渴。我國曾大規模生產,目前仍在少量生產和使用,原藥生產企業還有2家,主要用于生產三氯殺螨醇中間體,登記生產的三氯殺螨醇廠家有23個,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棉花、蘋果及柑橘類的螨害防治。目前農業部藥檢所已篩選出炔螨特、噠螨靈、甲氰菊酯、阿維菌素、三唑錫、苯丁錫、雙甲脒、噻螨酮和四螨嗪9種替代品,完全可以滿足殺螨劑生產需要,并通過示范點的探索篩選替代品或替代技術,最終向全國推廣,以取代三氯殺螨醇的使用。為此,聯合國提供1765萬美元的全額示范項目資金。
據國家環保總局履約辦楊小玲處長介紹,該項目是中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過程中,申請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開展的示范項目。
該項目前期準備階段的總資金為47萬美元,其中GEF贈款29.5萬美元。全額示范項目總資金計劃1765萬美元,其中擬申請的GEF贈款約為1059萬美元。通過減少三氯殺螨醇用量,從而削減生產三氯殺螨醇的中間體DDT用量,達到控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目的。
據了解,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參加了“中國螨害控制的三氯殺螨醇替代和IPM技術示范前期準備項目之替代品和IPM技術開發子項目替代品與替代技術”的投標工作并中標,目前正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計劃從明年開始至2011年實施全額示范項目,2011年至2014年在全國推廣。
農藥檢定所姜輝處長介紹,截至今年6月,登記的三氯殺螨醇生產企業23家,其中原藥企業3家,登記的作物有柑橘樹、梨樹、棉花、蘋果,主要用于防治二斑葉螨、山楂紅蜘蛛、梨木虱、橘全爪螨、銹蜘蛛和蚜蟲等。據了解,國內三氯殺螨醇的年產量從2000年的近4500噸,已減至1518.3噸,約占殺螨劑總量的5%~7%,這說明農藥企業在根據履約要求和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
鄭驚鴻 王愛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