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首頁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高塔肥專利案鹿死誰手?——芭田系列維權案調查
http://egbuddhist.com 2006-11-17 13:17:56 信息來源:南方農村報 瀏覽:

2006 年的中國肥業最吸人眼球的是高塔肥專利案。


   
8
15日,正當芭田商標"藍復"系列維權案一路凱歌之時,卻迎來廣東高院的"當頭一棒"——與之對薄公堂的福利龍"涂層藍"繼去年在東莞中院獲得勝訴后,再次在法庭上推翻芭田"藍復"訴指其侵權的主張。芭田是廣東肥業的"一哥",也是全國肥業的翹楚,在高院遭"滑鐵轤",無疑讓這場在眾多肥料品牌之間搗騰了數年之久的法律爭執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芭田公司負責人一再向記者表示,"法院判決有問題,我們要申訴",但是,有資深律師則對此表示:終審判決一下來,雙方爭議基本可說蓋棺定論,想翻案談何容易?

    "涂層藍"絆倒"藍復",使得一些自忖實力不足的小化肥企業老板日后與芭田博奕的信心大增。有些人還認為,芭田輸了這場官司,也該讓肥業好好清靜一下了。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判決送達不到1個月,廣東另一家化肥廠——廣州番禺正大科技有限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一份申請書,要求其宣告芭田公司 2005 83 日正式從該局獲得授權的"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發明專利無效并且得到受理。

    正因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了這份申請書,廣州市知識產權局只好中止剛剛受理的芭田訴正大公司涉嫌侵權案的審理。到底誰侵了誰的權,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決定將起關鍵的作用。

    幾乎同一時間,廣州番禺正大公司向業內傳出一份措詞嚴厲的倡議書,矛頭直指芭田公司,稱芭田公司"掩耳盜鈴",于3 年前將別人早已向世上公開、并早已為眾多肥料企業采用的"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的方法及設備"申請為發明專利,號召行業同仁拿出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利益,共同對付芭田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這一連串看似無關,實則環環相扣的知識產權糾紛案,因歷時長、涉及面廣,其影響早就蔓延到全國,成為行業內最引人注目的新聞。

    支持芭田的人都說,芭田是國內藍色復肥的始創者,在高塔造肥技術工程化方面又是國內的先行者,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用行政還是用司法的手段,芭田要求國家保護其商標專用權和發明專利權都無可指責,如果被訴的企業自認沒有侵權,自然大可不必緊張;如果因為打幾樁官司就要被看作"敵人",被無端的攻擊,那以后誰還愿意在技術上開拓創新、誰還敢走司法維權的道路了?

    由于爭論者各執一詞,誰是誰非,實難辨清。

"藍復"商標引發爭議

 20 世紀末,國內的復混肥(包括復合肥,下同)制造商還在沿襲傳統的工藝,市場上流通的復混肥產品,顏色單調,幾乎都是灰白色或灰黑色。在此情況下,深圳市芭田復合肥有限公司(后變名為深圳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率先采用轉鼓噴漿造粒新工藝,生產出一種氮磷鉀比例為156 8的復合肥新產品,并把肥料染成藍色,在市場推廣上一舉獲得成功,為芭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起初,藍色復肥是芭田公司一家才有的特色肥。但這種情況只持續了很短一段時間,國內其它化肥企業很快也推出藍色復合肥/ 復混肥,使得藍復肥逐漸演變成中國肥料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復合肥/復混肥,大家簡稱為"藍復肥"。

    "為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2000 519 日,芭田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并取得"藍復"文字商標,核定使用商品包括農業肥料、混合肥料等。此后,芭田公司在生產的肥料產品上正式使用該商標,合稱為"芭田藍復肥",并投入廣告進行宣傳。

     不過,"藍復"這個商標的注冊成功,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華南理工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的教授黃傳榮便曾對此作過說明:行業上把"復混肥料"、"復合肥料"都簡稱為"復肥"。而常人都知道,"藍"是一種顏色的名字。"藍復"即為藍色復混肥或復合肥的意思。許多企業在給自己的藍色復肥命名時很容易掉進"藍復"所設的"陷阱"中。業界人士因此憤憤不平:芭田公司怎能把代表肥料顏色和通用名稱的兩個字抽出來組合在一塊注冊為商標呢?

    果不其然。2002年,廣州達一公司的"三元硝態藍復肥"成了被告并敗訴,多家肥料企業因生產的商品名稱中夾帶了"藍復"的字樣,而先后卷入這場侵權訴訟。特別是芭田公司后來又贏了東莞大眾"芭特蘭復肥",在業內形成一股強大的威懾力,實力稍弱點的企業都在擔心,這場大火哪天要燒到自己的身上,因為數十,上百萬的賠償金不是鬧著玩的。

    芭田一再表示,這是該公司在深受侵權之害的情況下所作的無奈之舉——比如,芭田的律師在參與執行法院判決時就曾聽被告芭特蘭笑稱,"我造藍肥賺了200 萬,計劃拿出100萬來打官司,現在輸了官司,才花 10萬,也值。"但是,由于"藍復"的商標本身隱含著巨大的爭議,芭田興訟的行為,并未為業界人士所理解。

    "這是一場不正當的市場競爭"、"其動機不純,妄想壟斷整個復肥市場"、"難道非要拼個你死我亡才罷休"……記者走訪了多家省內的化肥企業,類似的抱怨不絕于耳。

    在芭田公司市場部的李經理看來,"藍復"是合法的注冊商標,芭田起訴到法院完全是法律賦予的權利,況且,芭田是公認的藍復肥在國內的始創者,為"藍復"打官司合情合理,在道德上亦無可指摘。"這是一個法律問題,就留給司法來解決好了。"

    這樣的解釋并未消除眾多企業老板內心的不滿,就在福利龍"涂層藍"剛剛打破芭田"逢打必贏"的神話后,部分老板即致電本報記者,表示他們將聯合起來要求國家商標局撤銷"藍復"的商標專用權,即使成功的難度很大。

    對"藍復"商標引起的爭議,著名的土肥專家廖宗文教授則擔心這樣搞下去,肥業的和諧難以期待。

高塔專利侵權掀大波

如果說"藍復"系列維權官司的影響僅波及廣東省,芭田公司告廣州番禺正大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塔侵權案則引起了整個中國肥業的關注。

    今年4月份,位于廣州番禺東涌鎮的正大科技公司來了幾位不速之客,他們自稱是廣東省測繪技術公司的工作人員,接受芭田公司的委托,要對正大公司生產復合肥料的處理塔進行測量。

    當時,正大科技公司的王老板"腦里雖然有過一絲警惕",但他對自家的高塔專利使用權過于自信,并沒有對這些冒然造訪的來客施加任何的防范,使得對方順利完成了塔高和塔徑的測量。

    緊接著過了不到2個月,正大公司便收到廣州知識產權局傳來的、由芭田公司提起的訴正大科技涉嫌侵犯其"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專利的請求書。

    芭田聲稱,他們在2006 34 月在市場上抽檢正大的產品,發現成份和配比剛好落在其專利保護范圍內,而廣東省測繪技術公司的測量結果也顯示,正大的塔高、塔徑和芭田專利的技術特征基本一致。

    據此,他們要求知識產權局依法責令正大停止生產,并停止銷售用這些方法生產出來的產品,同時在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對芭田的這一突然襲擊,王老板顯得"并不意外"。正當廣州知識產權局的人準備就這份申請作出處理時,他卻使出讓人始料不及的一招——書面提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要求宣告由該局授予芭田公司的"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發明專利權無效。

    817日,專利復審委員會正式受理正大的申請。在此情況下, 109 日,廣州知識產權局中止了對案件的處理,表示待專利復審委員會審結后再恢復處理。

    這一節外生枝的變故,使得事件的走向變得撲朔迷離,誰也斷定不了,在這場法律博奕中,哪一方能夠笑到最后?

    說起高塔造肥的工藝,國內的肥業人士并不陌生。"這一技術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挪威,而國內最早開發出高塔造粒技術的是上海化工研究院,"據一些業內人士的介紹,目前國內絕大部分肥料企業使用的技術都發源于該院。

   "我們只是在實驗室里研究和開發出這項技術,至于如何把這項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得靠企業。"上海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明良對記者說,"國內最早致力于高塔技術工程化的企業是開元集團的寧夏公司。芭田是后來跟上的。"

    不過,芭田并不同意這種說法,"寧夏并沒有先于芭田向市場批量推出高塔產品,是芭田首先完成這一工程的。"

    20036 23日,芭田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2005 83日獲得"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的專利授權,專利號 ZL 03139601.1

    芭田告番禺正大的消息傳開后,行內有關這項專利的討論大幅升溫,而芭田描述這項專利的方法和范圍,則成了討論的焦點。先后向記者發表過質疑的專家除了陳明良,還有寶雞建光流體設備廠的總工程師孔亦周等。

    今年9 20-22日,在北京召開由某媒體和芭田公司發起的"中國磷復肥專利技術保護及推廣研討會"上,正大公司的專家指責芭田在改進技術的過程中,不尊重前人的技術創造,把前人已公開發表的技術申請為自己的專利。不過,遭到會議主持的反對,該專家當場表示收回自己的言論。

    記者還調查到一份重要證據,表明2004 58 日,也就是在芭田這項專利的公告期內,上海化工研究院曾針對該項專利提出書面質疑,指稱這項發明專利申請根本不具有專利法意義上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并要求審查員駁回該申請。后來的結果表明,國家知識產權局沒有采信這份意見,至于是疏忽還是從根本上予以否定,有關方面未對此作出解釋。

    芭田高塔專利案雖然因芭田告正大而起,但實際已牽涉到上海、寶雞、四川、山東、寧夏和北京等多家單位的專利權利。因專利涉及的技術性問題太多,比之商標侵權糾紛更難區分是非曲直。

官司可能沒有輸贏

 芭田的維權從商標走向專利,標志著肥業的知識產權糾紛開始向縱深方向升級。

   "我們與芭田在市場上并不是直接的競爭對手,真搞不清楚他們的目的何在?"正大公司的羅廠長對記者說。福利龍公司的創始者張松鴻也認為,芭田這樣做,其實是濫用了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

    作為長期關注芭田公司的專家,廖宗文教授對商標和專利均未發表看法,但他呼吁肥業應該以和為貴,多為提高國內化肥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之大局著想,否則,中國的市場遲早要被外企吞光。

    亦有杞人憂天者認為,芭田與番禺正大的爭執,很有可能在國內多家肥業巨頭之間引爆一場空前激烈的知識產權戰爭。國家知識產局復查委員會和廣州知識產權局的處理無疑凝聚了當前肥業幾乎所有人的目光。

    一直非常關注芭田系列維權案的獨立學者林勛華認為,從目前所掌握到的情況和材料來看,很難從整體上否定芭田的專利不具有"創造性"和"新穎性"。"新穎性"和"創造性"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解釋學的問題,在具體認定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

   "芭田的專利新穎性并不在于基本原理和技術思想,而在于其生產方案各步驟及其所含的明確和具體的的技術參數,如熔融溫度、配方比例、旋轉頭參數等。而在倡議書所提及的公開文件,雖然涉及到芭田專利的技術和理論基礎,但并沒有具體提及與芭田專利指向生產方案所涉生產步驟及其參數一致的內容,也就是說這些公開文件并無在根本上否認芭田專利作為施行技術和理論基礎的方法之一的新穎性。故可認為芭田專利在實現高塔造粒生產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思想的方法上具有新穎性。至于其創造性,則更象文字游戲,在沒有實證材料下,根本無從判斷。對本案的創造性本人在此略過不做分析。但根據芭田專利的說明書可見,芭田介紹其創造性在于:高塔制造粒式復合肥、節能、生產設備簡單,易于安裝和維護、生產設備造價低、環保、節省工序。"

   不過,林勛華又認為,要認定正大侵犯芭田專利也有一定難度。正大的生產方法和芭田的專利其實都是一種高塔造粒生產技術。高塔造粒生產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思想,如利用高塔冷凝,差動雙速旋轉噴頭及其造粒方法,視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元素化合物等內容,有些是早已形成的科學技術理論,有些是他人發明并已公知的現有技術。芭田的專利雖在上述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化,并研發了一套具有一定創造性和新穎性的生產方案和實現該方案的設備。但從芭田專利說明書中背景技術和發明內容兩部分可見,就整個高塔造粒生產技術而言,其并非芭田的專利所能完全包含和概括的。芭田的專利只能說是高塔造粒生產技術中的一種。

   "芭田請求書中提出的要求保護范圍太廣。芭田專利保護范圍應以其在權利要求書中的說明和記載的技術的特征為準,而這些技術特征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性的方案,且芭田專利的授予也是基于其整體性方案的創造性和新穎性。但這并不意味著,芭田可以分割這個方案,根據構成方案整體的具體技術特征來要求專利保護。我認為,應根據芭田專利所指向的整體方案并結合其說明書的實施實例來確定芭田專利的保護范圍。"

   "芭田專利的權利要求大都涉及現有技術。其專利與正大的生產技術上在技術基礎和理論基礎上相同。但基本原理和技術思想上具有相同性,并不必然造成專利侵權的問題。因為,雖根據相同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思想,但實現該基本原理和技術思想的方法或切入角度不同,則可產生互無依存關系、大同小異的生產技術方案。如兩種生產技術方案無依存關系,雖其大同小異,兩種生產技術之間就不可能存在專利侵權問題。"

    因此,林個人認為,正大要求宣告芭田專利無效贏面不大,芭田要贏專利侵權也很難。

芭田案為誰敲響了警鐘?

今年12 11日,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國的化肥分銷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將全面向外資開放,這意味著化肥價格開始向完全市場化挺進。

    在我國,化肥的流通領域一直被高度國有化、高度計劃化,是化工行業中全面進入市場、全面對民營企業開放比較晚的領域。此前,我國雖然在農資領域首先實現了對農藥和農膜的開放,但對化肥企業來說,無不受慣了國家政策的保護,而現在距離1211日只剩下不到 1個月的時間,面對"狼來了"的消息,他們準備好了嗎?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文善透露,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2005 年,全國化肥產量(折純量)已達5220萬噸,同比增長 8.6%

    在如此龐大的產量背后,國內的化肥企業到底又有多少呢?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農業化學處副處長楊明說:"在網上有名錄的肥料企業有6000 家。"

    但是,這么多的肥料企業,"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卻只有300多件左右,與國外類似企業甚至國內其他行業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楊明透露,"中國有 730萬家企業,其中絕大多數企業沒有一件專利; 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這里邊當然也包括肥企。

    在流通領域,不管是肥料產品,還是其它任何日常生活消費產品,知識產權都是商家歷來的"必爭之地"。

    芭田系列維權案爆發后,中國的肥料行業一直被濃重的煙雨所籠罩。獨立學者林勛華不無憂慮的告訴記者,許多肥業老板不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角度來反思自己,反而完全從一種情緒化的角度出發,沉迷于揭露芭田公司背后暗藏的種種所謂不純的動機,老板們"出離憤怒"的反應告訴我們,中國肥料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容樂觀。

    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分析:近幾年國內化肥企業的專利意識有所提高,但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卻只有300 件左右,專利技術保護及自主創新能力仍很落后。

    在芭田系列維權案當中,芭田公司所持有的"藍復"商標專用權和"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發明專利權飽受國內眾多肥料企業的非議。對此,芭田公司市場部經理李海群就說,芭田公司完全是依照法律程序來取得這兩項知識產權的,此前,按照法律的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向全社會公告芭田公司的申請,但當時,并沒有人在法定期間提出過足以被審批部門采信的意見。從這一點來看,芭田實際是給眾多肥料企業上了一堂知識產權課。

    林勛華也認為,不管芭田公司維權的行為是否受到肥業的歡迎,但是該公司所發起的任何一次訴訟,都是完全按照法律的程序來做的。這一點,比起那些一昧想著在市場上搭芭田便車的肥料企業來說,顯然更值得稱道。如果涉訴的企業自信沒有侵權,自然不需要擔心。

    而記者此前掌握到近10張涉嫌仿冒芭田"藍復"肥的肥料產品外包裝袋,其中,有相當部分在產品名稱和外觀設計上的確類似于芭田"藍復"肥,在視角上極易造成消費者的混淆。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芭田高塔肥專利的描述太寬泛,把一些此前已經公開的技術和工藝都納入到自己保護范圍內,這不僅是對前人勞動的不尊重,而且是一種嚴重的霸道行為。"連塔高和直徑都列入保護范圍,打擊面也太大了吧?"

    "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乏知識產權知識的表現。"有專家指出,發明專利侵權的認定是要遵循100% 覆蓋的原則的,也就是說,你要求的專利保護范圍越寬,所承擔的法律保護風險也越高。因為,只要其中任何一項內容不在保護范圍之內,就有可能被認定為不構成侵權。從這種角度講,"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發明專利過于寬泛的描述對芭田公司反而是不利的。

    至記者發稿前為止,有關芭田系列維權案的是非爭論依然在繼續著。有專家預測,高塔專利案的結果出來時,中國的化肥分銷業務也已經開始對外資全面開放了。此前,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文善向媒體透露:目前,國外大型化肥企業,如美國嘉吉公司、俄羅斯阿康公司等已開始向中國滲透。

    以中國肥料企業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和自主創新意識,如何應對外資企業的競爭?芭田案向誰敲響了警鐘?(完)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11月中旬陜西化肥及農藥價格穩中有降 (2006-11-17)
  ·2007年中國化肥價格趨勢分析 (2006-11-17)
  ·當前國內復合肥市場現狀分析 (2006-11-17)
  ·當前國內化肥冬儲市場評析 (2006-11-17)
  ·預計磷酸一銨價格將緩慢回升 (2006-11-17)
  ·假冒進口名牌化肥坑害農民 (2006-11-17)
  ·中聯農資呼吁:農藥安全使用亟待加強 (2006-11-17)
  ·中化香港更名為“中化化肥” (2006-11-17)
  ·高塔肥專利案鹿死誰手?——芭田系列維權案調查 (2006-11-17)
  ·中化香港:開放化肥價格對市場利好 (2006-11-17)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