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稻飛虱呈嚴重發生態勢,對秋季水稻生產威脅很大,如何應對?日前全國農技中心農藥與藥械應用專家邵振潤、李永平提出,防治稻飛虱要注意科學、安全地使用農藥,更要切實抓好植保機械應用與施藥技術的改進。具體來講,就是要設法使藥液盡可能到達稻株的基部,以充分發揮農藥的作用。這樣才能在當前水稻生長中后期株葉茂盛、稻田缺水的情況下,提高防治效果。
據介紹,稻飛虱是一種典型的遷飛性害蟲,喜溫喜濕,常棲息于稻株下部蔭蔽處為害,通常成蟲和若蟲刺吸莖葉組織汁液,以及產卵刺傷莖葉組織,破壞稻株水分和養分的傳導,造成植株失水萎蔫,甚至“冒穿”、倒伏,致使水稻嚴重減產乃至絕收。
專家認為,使藥液盡量多地到達稻株基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加大藥液量,對準稻株下部噴霧。據分析,當前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稻田缺水,影響施藥效果;同時施藥部位不準,施藥水量不足。為此,專家提出防治稻飛虱要改變對上部噴灑的方法,對準靶標———植株基部噴霧,并加大水量。由于稻飛虱與別的害蟲不同,所以對準稻株基部打藥,加大藥液量(水量),才能保證防治效果。特別要注意不能因為缺少水源或減少勞動強度而減少藥液量,同時施藥后田間要保持一定的淺水層。二是大面積防治稻飛虱提倡使用高效的機動風送式彌霧機。水稻生長中后期,株葉茂盛,一般手動噴霧器噴灑藥液很難到達植株中下部,防治效果差;而采用潑澆式防治,用藥量大而且不夠均勻,浪費、污染重。機動彌霧機防效相對較好,通常一臺背負式彌霧機一天可防治30~40畝以上。同時,可示范應用高效寬幅遠程機動彌霧機噴灑,這種機器霧滴穿透性好,作業效率高,一臺機器一天可防治100多畝,而且在田埂上作業即可,不用下田,既可以顯著提高植株中下部害蟲的防治效果,又減輕勞動強度。
專家還建議,有條件的地方施藥時,可在藥中添加有機硅助劑,提高藥液在作物表面的附著和擴展能力,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信息來源:農民日報;作者:林東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