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家對化肥有優惠政策,對種子有補貼,對農機有補貼,對新農藥研制也有資金支持,可是為什么對農膜就沒有什么優惠政策?既然農膜也是農資產品,就應該也有相應的優惠政策,不然對農膜企業不大公平。我們廣大農膜企業熱切盼望‘政策救助’!''''一家農膜企業負責人近日向記者這樣傾訴。
幾十年來,農膜這一農資產品只能保本微利生產,這使農膜企業長期以來難有資本積累,目前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在計劃經濟時代,由于國家對農膜企業實施''''統購統銷''''政策,''''保本微利''''尚能生存發展。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一方面為了穩定農資產品價格,對包括化肥、農膜在內的農資產品實施嚴格的市場監管和限價措施;另一方面卻是生產農膜所需的聚乙烯(PE)原料完全市場化,這使農膜企業難以維繼。 近年來,國際油價高漲,國內PE價格直線上升。以農膜用低密度聚乙烯為例,2002年最低價不足7000元/噸,而2004年9月已高達16000元/噸,目前雖有所回落,但仍維持在12000元/噸以上高位。原料價格大幅上漲,使原本保本微利的農膜企業成本激增,出現大面積虧損。 西安龍華智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營銷部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農膜成本有80%~90%來自原料,按PE價格12000元/噸計算,生產每噸農膜僅原料成本就達10200元,而每生產一噸農膜耗電約850千瓦時,電價按0.7元/千瓦時計算,每噸農膜需電費595元,再加上管理、營銷、設備折舊、員工工資、水費、物料消耗等費用,生產每噸農膜的直接成本約11095元。''''去年我們企業農膜的市場零售價才11.2~11.5元/千克,出廠價只有11000~11100元/噸。這樣一算,你就可以知道我們農膜企業的日子有多難,能保本那算經營得好,大部分企業其實是怕丟掉市場在賠錢硬撐。'''' 龍華智德的困難在國內農膜企業普遍存在。由于近兩年國家實施了緊縮銀根的貨幣政策,使本來就不被看好的農膜企業貸款十分困難,而''''農膜常年生產,季節性消費''''的特點,又要求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資金用以備料和儲存。吉林喜豐集團董事長曹志強介紹說:''''年產4萬噸農膜的喜豐,每年所需流動資金至少2億元。農膜企業目前缺少的正是資金,因無錢備料,所以開工率持續下降,虧損甚至停產的企業正在不斷增加。'''' 調查顯示,2005年9月,全國農膜生產企業平均開工率不足40%,包括北京華盾在內的大型農膜企業開工率一度只有20%~30%。而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農膜專委會統計,到2005年末,90%以上的農膜企業出現虧損;2006年初,50%以上的農膜企業停產或半停產。 資金短缺還引發一系列問題:企業無法組織正常的人員培訓與招聘、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絕大部分農膜企業因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只能生產低檔農膜,使低檔農膜供大于求,價格不斷下挫,而企業為了確保市場份額,不僅不敢在原料漲價時提高農膜價格,相反還競相壓價,最終拼得傷痕累累,有的被迫停產或轉產。盡管今年開春以來國內農膜需求旺盛,價格普遍回升,但許多企業卻仍無力組織生產,更無力組織生產高附加值、高利潤的高檔農膜。 使用農膜,每年可為農民增收50多億元。專家預計,今后我國對功能膜、專用膜、生物降解膜等高檔農膜的需求量將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2005年,國內擁有農膜生產企業800多家,產能超過200萬噸,產量達130萬噸。然而,這些農膜企業,又有多少還能堅持到明年?在這些產量中,又有多少是高檔產品?可以預見,如果農膜行業始終處于原料價格高漲和產品限價的圍堵之下,今后發展將更加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