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低檔產品供大于求,高中檔產品產不足需;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企業成本增加,虧損面擴大,開工率下降;資金不足,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產品升級換代緩慢,目前正在嚴重制約中國農膜行業健康發展,甚至已把許多企業逼上絕境。專家指出,調整產品結構,提升中高檔產品比例,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是農膜企業擺脫困境的惟一出路。而且,目前農膜產品結構調整的時機已經成熟,企業應抓住這一時機,適時調整產品結構。
目前,中國高檔農膜比例僅2%,中檔農膜為20%,低檔農膜高達78%,而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這一比例分別為20%、50%和30%。2005年,中國農膜產能達200萬噸,產量約130萬噸,實際需求100萬噸,市場總體供大于求,而這其中過剩產品大多是低檔農膜。與低檔農膜相比,國內中高檔農膜因供不應求而銷售火爆,價格上漲,企業因此獲利豐厚。目前,生產高檔農膜毛利可達25%~35%,中檔農膜毛利約10%~20%,而低檔農膜毛利只有2%~5%,有些企業甚至是賠本經營。嚴重失衡的國內農膜產品結構,使農膜產業結構具備了很大的調整空間。
專家認為,目前農膜產品結構調整的時機已成熟。首先是不斷增加的成本壓力,成為企業調整產品結構的內在動力。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助推農膜生產所需的PE原料價格翻番,加上水電運費上漲和員工工資增加,使企業經營成本大幅增加,但低檔農膜供大于求卻使企業不敢同步提高產品價格。相反,為了搶奪市場,企業還競相壓價,最終導致利潤銳減,出現大面積虧損。2005年,中國90%的農膜企業虧損,企業平均開工率不足40%。高低檔農膜'陰陽兩重天'的局面,將促使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重新調整產品定位,通過加大新產品研發和科技投入,提高中高檔農膜比例。
其次是高中檔農膜需求增長,將成為農膜結構調整的'催化劑'。農業生產向高附加值轉型,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使廣大農民對高性能農膜的需求增加。專家預測,'十一五'期間,國內高中檔農膜需求將年均增長12%以上,而低檔農膜需求將持續萎縮。農膜消費結構的變化,將有力地推動農膜產品結構的調整。
第三是國內大型農膜企業已經具備了調整產品結構的條件。目前,國內約有農膜生產企業800多家,其中產能在3000噸/年以上的有203家,其產能與產量分別占國內農膜總量的70%和60%。雖然近兩年有一半以上大中型農膜企業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停產或轉產,但60%以上的產能和產量仍掌控在幾百家較大型農膜企業手中,這些企業是農膜行業的精英,它們除資金短缺外,大多具有技術、人才、管理和品牌優勢,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國家只要給這些企業以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就可大幅提升國內農膜行業整體實力和科技水平,提高中高檔農膜產品的比例,順利實現國內農膜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作者: 陳繼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