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百萬噸鉀肥工程,是目前國內海拔最高的國家石油和化工重點建設項目。該工程屬西部大開發首批十大工程之一,總投資25.86億元,于2000年5月18日開工,2003年10月27日打通流程并產出第一袋鹽橋牌鉀肥。負責這項工程建設的是青海鹽湖工業集團,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并直屬原化工部的青海鉀肥廠。加上原青海鉀肥廠一期工程20萬噸后擴建到50萬噸的產能,目前鹽湖工業集團鉀肥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50萬噸,占全國總使用量的1/3。
中國缺鉀,既缺少鉀礦資源,耕地中也嚴重缺鉀,影響了農業生產。而國內惟一一個鉀鹽內陸湖又在海拔近3000米且遠離人煙的青海省西北部的察爾汗。因此,經多年研究勘察,將中國鉀肥工業搞上去的計劃被國家列入'十五'規劃的重點工程之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朱基、吳邦國、溫家寶等先后到鹽湖考察調研。胡錦濤總書記曾兩次考察鹽湖工業集團。今年5月1日,溫家寶總理到該企業調研和部署工作。
11月25日,記者在察爾汗鹽湖看到,這座5856平方千米的鹽湖,湖面呈淺藍色,與毫無污染的蔚藍色天空融為一體,看不到邊際。據具體負責青海百萬噸鉀肥生產的鹽湖工業集團下屬的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康民介紹,鹽湖中氯化鈉的儲量555億噸、氯化鎂40億噸、氯化鉀1.45億噸。目前,察爾汗鹽湖的開采權已由國家劃定給鹽湖工業集團所有。因此,鹽湖工業集團最大的優勢就是這塊得天獨厚的鉀礦資源,而且這一優勢是國內外任何企業所沒有的。
采鹽是生產過程的第一環。1958年建廠時從湖中采鹽得靠工人用鐵鍬挖,效率極低,目前采鹽已經完全機械化。先是上世紀90年代從美國漢森公司進口4臺采鹽船,但每條船價格高達4000萬美元。'十五'初期,該集團與國內幾家機械制造企業聯手攻下大型采鹽船的生產技術,目前已自行制造出7臺采鹽船,性能與美國船不相上下,造價只有美國船的一半。記者在14個總面積為80平方千米的采鹽池看到,中美的11臺采鹽船正在鹽池中作業。每臺作業船日采鉀鹽礦8000噸,并通過管道將鉀鹽含量25%的鹵水輸送到生產車間。
當年的青海鉀肥廠曾與某擁有鹽湖開采技術的國家商談合作事宜,終因種種原因未能談成。其中一項被稱為'冷結晶'的鉀鹽提取技術是其中的關鍵技術。謝康民總經理介紹說,其實'冷結晶'技術就是一層窗戶紙,在鹽湖工業集團和上海化工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終被捅破,并獲得國家專利金獎。目前,鹽湖工業集團已經掌握了鉀肥生產的全部技術。裝置現代化水平也很高,除11臺先進的采鹽船外,正在運行的還有16臺美國ETMCO公司的帶式真空過濾機、8臺日本小松公司的推鹽機、39臺美國阿莫科公司的復選機等進口設備,以及國內最大的濃密機、浮選機、結晶器等。
雖然青海并不缺少水電資源,但鹽湖工業集團依然注重節約。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鉀肥生產車間的39臺復選設備并沒有安裝在同一個平面,而是按生產流程從高到低形成梯形生產線,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近10米。利用這些落差形成的自然壓力,減少泵的使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