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起源于計劃經濟時期,盡管其“訂貨”的功能大大退化了,但這個全國性的農機展會,卻越辦越火熱。之所以如此,這得益于它悠久的歷史以及長期的專業化運作。
如今,這個展會已經成了中國農機行業最大、最專業的展會,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價值。但凡有頭有臉的農機企業,即使別的展覽會一概不參加,這個展會是不能拉下的。這不,連一向我行我素的外資企業也紛紛加入進來了。
強勢企業來參展,是因為它要來展示自己的風采;弱勢企業來參展,是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該來的都來了,氣氛熱烈。因此,也便有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說。或觀察行業走勢,或窺探對手動向,或尋找新的商機,收獲幾許,全看自己的功夫了。總之,路不能白跑,錢不能白花。
都說中國農民窮,搞農機賺錢難,可為何進來的國外品牌越來越多?日本的、韓國的、美國的、意大利的,現在印度的也來了。看來中國農機市場還是有潛力可挖的,關鍵看有沒有勝人一籌的本領。
比如,久保田的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價格貴得讓人咂舌,但銷量卻一升再升,憑的是什么?憑的是機器的可靠性;迪爾天拖的拖拉機,盡管價格比其他品牌的貴,照樣比別人賣得好,憑的是什么?憑的是約翰·迪爾對老“鐵牛”精心的改造,使產品的可靠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當然,不論是久保田,還是迪爾,品牌擺在那里,僅就這一點,就讓人平添三分好感。
再看看國內的農機企業,真正能夠致力于打造品牌的又有幾個?品牌立不起來,當然有技不如人的問題,但也與過于急功近利有很大關系。心急了,就容易患“跟風”的毛病,缺少了專業精神。比如大拖,那是誰都能造的嗎?
中國的農機市場很大,但這個大不能僅僅從單一產品的需求量來理解,還應該從產品需求的多樣性來理解。別忘了,還有很多有需求而沒有機器的領域,這才是值得挖掘的寶藏。如果能夠把某一種產品做到別人難以達到的水平,那么品牌就真的能樹立起來了。
品牌營銷的時代終究會到來,或許已經到來了,本土農機企業作好了準備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外知名品牌的進入,對本土企業是挑戰,更是鞭策。 (中國工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