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先進的機動植保器械將逐漸替代人工手動器械,但近年來在蘇州市出現了一個反常現象:先進的機動植保器械遭冷落,而傳統的手動噴霧器械卻又受到農民青睞。在防治病蟲害中農民不管施什么藥,用的都是同一種植保器械,這種施藥方法和施藥器械對農民來說,成本低,易操作,但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這種施藥方法和器械已遠遠跟不上農業發展的需求,不僅不利于統防統治,還嚴重影響了施藥效果。
農藥、藥械、施藥技術是科學合理使用農藥的三個重要環節。目前,我國農藥生產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植保機械卻與高速發展的農藥水平極不相稱。據相關材料分析,目前國內80%左右的植保藥械處于發達國家上世紀50至6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各種手動噴霧器存在嚴重的“跑、冒、滴、漏”問題。常用機仍然是單管噴霧器、壓縮式噴霧器、背負式噴霧器“老三件”,大多農戶施藥采用的是同一臺機器。有關專家指出,用一種機型防治各種作物的病蟲草害、包打百藥,已經成為農藥用量過大、環境污染甚至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罪魁禍首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蘇州全市擁有手動背負式噴霧器56萬臺左右,施藥規模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積的80%左右,存在著藥械和施藥技術兩落后的現狀。如小型的背負式噴霧器噴灑部件落后、型號單一,不能滿足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防治的需要,特別缺乏適合果樹以及花期油菜等高大作物防病治蟲的施藥器械;一臺機器包打百藥,會帶來交叉藥害,導致作物死苗或減產;單位面積費工費時大,農民平均一人一天一般只能施藥2畝地等。
蘇州以往也有過為數不少的先進機動施藥器械,這些器械施藥效率高,水滴設計適中,噴灑均勻,用藥可節省不少,且對于大片的耕地來說,機動器械特別適合聯防聯治,但是隨著耕地的逐年減少和分散,這些先進器械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資料顯示,1993年全市機動藥械保有量為2.7萬臺左右,但時至今年,機動藥械的使用量已降至近5000臺,大多因為年久失修和設備老化而遭淘汰。
盡管一臺機動植保器械的效率要比手動器械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可以大大節約用藥成本,但是相對要高出許多的購機成本使大多農戶對機動植保器械并不看好。據了解,一臺機動噴霧器市場價少則600元左右,好的要上千元,而一臺手動的背負式噴霧器一般僅為三、四十元。大多農戶認為,家里只種兩三畝地,花大成本去購置一臺機動噴霧器實在是不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