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武漢農機展覽會暨2006年全國農機新產品交流訂貨會8月底在武漢落下帷幕,三天的會期,農機廠家與經銷商簽約2.45億元,現場成交額達3200萬元,大型麥稻聯合收割機和50匹以上大馬力拖拉機占總購買量的70%以上,20多萬元以上價格的高性能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和大馬力豪華駕駛室拖拉機也成為農民的新寵,武漢及湖北周邊地區農機購買力在本屆展覽會上空前顯現,這是主辦者和農機廠家都始料不及的。筆者有心在展覽會現場隨機調查訪問了100名農機購買者的購置意圖,得到的結果也是筆者始料未及的:中國農機正在悄然步入出租時代。
在本屆展覽會上,被調查訪問的100名現場農機購買者,就其購置意圖,筆者初步分為四類:一類是購買農機全部為自己所用的有14名;二類是購買農機以自己所用為主,對外提供作業服務為輔的有19名;三類是購買農機以對外作業服務為主,自己所用為輔的有46名;四類是購買農機完全為別人作業服務的有21名。
根據進一步的了解,第一類購買者基本上是承包責任田的農民,其種植面積在2到10畝之間,購買的大都是小型多功能農機具。第二類購買者種植面積一般在10到30畝之間,購買的主要是中型農機具。第三類中,有一部分購買者自己種植面積并不大,但購買的都是大型、大馬力農機具,他們一邊種植自己承包的土地,一邊駕駛著農機具對外作業服務;另一部分購買者自己承包了50到300畝土地,購買的全是大型、大馬力農機具,并擁有多種(套)農機具,他們除了自己駕駛農機外,還常年雇傭多名機手。第四類購買者中有的是因城市建設征地后失地的農民,有的是轉行者,有的是以前跑運輸,開“的士”的司機,還有的是城里下崗的職工和純投資者。
去年以來,國家鼓勵種糧、免征農業稅和購置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加上國家支持跨區機收的興機富民行動都大大地激發了農民購機的積極性。業內專家認為,當有50%以上的農機具購買者其購機意圖是為了對外作業服務,就標志著農機已開始步入出租時代,這一時代的到來,預示著適應我國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機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農機作業市場趨向成熟。農機將像都市里的“的士”一樣出租,農機手同樣會象“的士”司機一樣成為一種獨特的社會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