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自身的能源礦產資源來看,煤炭資源基本上能自給自足,石油資源的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而起步相對較晚的天然氣資源則給我國能源問題帶來了新的希望。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消費總量約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1%。2004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19.7億噸標準煤,較之上年大幅度增長,增幅為15.2%,其中煤炭消費量18.7億噸,增長14.4%;原油2.9億噸,增長16.8%;天然氣415億立方米,增長18.5%。 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尚不及美國的10%。但如果按照如此快速的經濟發展速度持續下去,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將會愈發清晰:能源問題將會嚴重遏制我國的經濟發展。 煤炭資源:能源老大地位不容置疑 煤炭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的第一大能源,不論是在能源的生產還是消費領域,煤炭始終占據70%以上的比重。根據有關權威部門論證,最近幾年煤炭在我國能源構成中的比重為65%左右,即使是到了本世紀中葉,這一比例仍舊會達到50%以上。可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煤炭都是我們經濟發展所依靠的基礎能源,煤炭工業會越來越顯現出無以替代的戰略地位。 我國煤炭產量受總體經濟形勢和國家宏觀調控影響頗大。在上世紀末的幾年里,我國煤炭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經營秩序混亂,企業經濟效益下降,行業整體虧損,這使得1999年底,全國累積關閉礦井3.1萬多處,壓產2.53億噸,當年我國煤炭產量降至10.5億噸,煤炭工業一度陷入困境。而自2003年以來,我國煤炭經濟出現了產銷兩旺的可喜局面,2003年至2004年,我國煤炭產量分別達到16.7億噸和19.56億噸。 煤炭的重要性也是由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的天然儲量所決定的。我國能源資源的特點是煤炭資源豐富,而石油、天然氣相對貧乏。最新資料表明,我國煤炭探明儲量為1145億噸,儲采比(現在發現的儲量與目前年產量相比)為93,占化石能源的90%以上。按同等發熱量計算,相當于目前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總和的17倍,足可見煤炭資源在我國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國煤炭還具有煤類齊全,品質優良的特點。煤炭種類從褐煤到無煙煤均有分布,其中褐煤占保有儲量的12.69%;低變質煙煤占保有儲量的42.46%,是燃料、動力用煤和生產煤氣的優質原料。煤質總體上講較為優良,特低硫煤和低硫煤占總量的半數以上,且煤炭儲量中以中高熱值和高熱值煤為主,低熱值和中低熱值煤則很少。 但是,我國煤炭資源的地域分布卻極其不均衡。在昆侖-秦嶺-大別山以北地區,探明保有煤炭儲量占全國煤炭儲量的90%以上,其中山西、內蒙古、陜西、貴州、云南、安徽六省(區)儲量占儲量總數的77.6%,而京、津、冀、遼、魯、蘇、滬、浙、閩、粵等14個東南沿海城市的儲量,僅占全國煤炭保有資源量的5%左右。從而我國煤炭資源在地理分布上的總格局是西多東少、北富南貧。這恰與我國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呈逆向分布,煤炭基地遠離煤炭消費市場,促使我國形成了西煤東調、北煤南運的煤炭消費格局。 長期以來,我國較低的煤炭價格水平,使煤炭行業一直處于微利和虧損的邊緣,其中自建國以來有25年全行業虧損。據統計,1985年-2003年,僅補貼煤礦虧損一項中央財政就動用了512億元資金,使得國家負擔沉重。較低的煤炭價格,也導致煤炭行業競爭力下降,煤炭企業很難積累起建設及開采資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國家的財政補貼,企業缺少了應有的活力。 國家曾實行的低煤價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用煤企業節約了成本,使企業在能源成本上降到最低,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企業不節約使用煤炭資源的態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煤炭利用率很低,浪費情況十分驚人。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尤其是電力、冶金、建材、化工四大主要耗煤工業對煤炭的旺盛需求(2004年四大工業耗煤量分別占我國煤炭產量的32.2%、10.1%、9.2%和4.6%),有力拉動了我國國內煤炭價格的上漲。2001年,我國原中央財政煤炭企業商品煤綜合售價為150.59元/噸,以后幾年持續上漲,到去年為止,售價已經達到206.54元/噸,上漲37%以上。 煤炭價格的上漲無疑給我國經濟帶來很多好處。煤炭價格回歸于煤炭資源的本身價值,對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激活煤炭企業經營活力使企業走入良性發展軌道、改善煤礦安全條件以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都十分有利。 由于煤炭資源內需的增加和國際市場上競爭的加劇,我國煤炭凈出口量今年會有所減少,但價格隨著國際煤炭價格的上漲而有所上揚。我國煤炭出口量占煤炭生產總量的5%左右,主要出口市場有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印度、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 雖然我國煤炭行業這幾年總體形勢看好,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煤炭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某些條件的制約。首先,我國煤礦高沼氣井和瓦斯突出礦井很多,而且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這類礦井的比例還可能進一步加大。還有礦井高水壓、高地溫、高地壓的問題也日漸增多,這些都會給我國礦井帶來安全隱患。此外,煤炭的開采需要大量的水資源,但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卻也與煤炭資源的西多東少、北豐南貧形成反向分布的格局,所以中西部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不可避免的將面臨水資源缺乏的嚴峻問題,且隨著工農業的發展,中西部礦區的缺水問題將日趨嚴重。
石油資源:國內產量遠不能滿足需求 2002年,我國原油消費量達到2.457億噸,排名一躍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4年消費量更是接近3億噸。建國以來,我們的石油工業曾有著讓人自豪的光榮歷史,經過石油工人的不懈努力,我們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如今,經濟的發展又使我們遇到了十分迫切的問題,對石油進口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以及對國際石油供應的擔心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保證石油的供給則需要我們加以特別的關注。 我國自己的石油生產這幾年增長緩慢。資料顯示,自95年以來,我國國內石油生產年均增長僅為1.7%左右,而與此同時,石油的需求年均增長則達6%。可見,我國石油產量的增長遠遠不能滿足石油需求的增長要求,石油供給的缺口很大。 目前,我國的石油生產呈現東部油田減產、西部油田發展緩慢、海洋石油產量不高的總體狀況。以2004年上半年為例,我國第一大油田大慶油田原油產量下降了3.5個百分點,作為第三大油田的遼河油田也減產2.5%,而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雖在增產,但也僅僅增產了0.2%,東部油田的穩產越來越難。同時,海洋和西部的部分油田產量也有所下滑,致使去年上半年我國原油產量增幅下降。近年來,我國石油新建的生產能力難以彌補老油田的產量遞減,“挖潛增效”早已成為老油田的生產口號。 據《中國油氣礦源勘查前景展望》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下半年,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億噸左右,僅占世界最終可采石油資源的4.8%,人均擁有石油可采資源總量和人均產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 而且我國石油資源的賦存條件較差。陸上約有36%的石油資源分布在高原、黃土塬、沙漠、山地、沼澤和灘海等非常惡劣的環境中,還有56%的石油資源量埋藏在2000~3500米之間,此外西部石油資源埋深則以大于3500米的為主。就油質來說,我國陸上石油資源的16%以上都是非常規的重稠油,海上石油中的重稠油比例也很大。而待探明的可采資源量中大都是埋深更大且質量更差的難以動用的石油資源。所以石油的賦存特點就決定了我國大部分石油的勘探開采成本普遍較高,優勢并不明顯。 目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從2003年的36%上升到了2004年的44%。這個數字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別是25%和28%,增長速度很快。2004年進口石油已達到1億噸以上,而在1999年僅為4000萬噸。所以國際上石油價格的上漲給我國帶來的沖擊很大,目前我國日需石油約630萬桶,其中有200多萬桶依賴于國際市場。也就是說,如果石油價格維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那么相比于兩年前的35美元/桶價格來說,我國每天要多付出大概3000萬美元。 較多的依賴進口使我國石油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因為我國進口的石油有一半左右來自中東,而美國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對這些地區加以控制,有時甚至不惜動用武力以達到控制中國油氣供應的中亞源頭的目的。此外,我國進口石油的海上運輸同樣受制于人,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的油運業務大部分是由外國航運公司所承運,因此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風險,我國石油能源的供給將會變得非常被動。 天然氣資源:我國能源的新希望 我國天然氣勘探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然氣勘探連續取得重大突破。據1994年完成的全國69個盆地的第二輪油氣資源評價估算,中國天然氣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根據近幾年的最新勘探成果顯示,我國目前天然氣資源量約為54萬億立方米,比第二輪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增加16萬億立方米。至2003年年底,探明的天然氣地質儲量為3.9萬億立方米,資源探明率為7.2%,根據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天然氣勘探發展的規律,當資源探明率達到10%~45%時,天然氣的探明工作將加速發展。因此,我國天然氣的勘探潛力很大,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天然氣的探明儲量仍將大幅度增長。此外我國的煤層氣資源也比較豐富,但尚處在起步階段。可見,我國天然氣工業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很多專家都把天然氣工業看成是我國的朝陽工業。 我國最終可采天然氣儲量為14萬億立方米,資源量大于1萬億立方米的盆地有11個,依次是鄂爾多斯、塔里木、四川、柴達木、東海、鶯歌海、瓊東南、松遼、珠江口、渤海灣、準噶爾,天然氣資源量41.52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88.1%。 以上11個大型天然氣產區大多都在偏遠地區,資源的運輸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因此建設輸氣管道是天然氣工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成的輸氣管線共有11條,包括澀寧蘭線(澀北-西寧-蘭州,使我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蘭州市用上天然氣)、陜京線(靖邊-北京,918公里,北京天然氣的重要來源)、靖西(靖邊線-西安)、西氣東輸(新疆-上海,4000多公里,亞洲最長,已經完工)等。 另外,目前還有陜京二線(預計近期完工)等輸氣管道在建。 除管道運輸以外,利用LNG(液化天然氣的英文縮寫)技術運輸天然氣也是很好的選擇。我國沿海建成了很多的LNG站,其中廣東的LNG站最大,總投資320億元,預計2006年中期可正式投產。 在我國,自80年代以來,天然氣在一次性能源構成中占據很小的比例,大概保持在2%~3%左右(世界平均水平為23%)。天然氣主要用于居民燃氣、電廠、城市工業、化肥及少量的汽車燃料方面。其中,用于化肥生產的天然氣約占消費總量的42%,用于城市燃氣的天然氣約占15%,發電及其他方面使用的天然氣比例較小。 據相關人士估計,我國大約僅有100個左右的城市用上了天然氣,因為天然氣入戶投資多、線路長,工程量很大,所以進展比較緩慢,用上天然氣的居民在城市中可能還不到1/10,而且發展得很不均衡。但天然氣具有清潔、高效等優點,在未來的城市配套建設中會加速發展。以北京為例,2002年天然氣用量為18億立方米,天然氣居民用戶153萬戶,預計2005年全年天然氣用量達40億立方米,2010年天然氣的用量估計可達到60億立方米。 在化工企業看來,我國的天然氣價格偏高。以西氣東輸工程沿線的化工企業為例,雖可保證30年穩定的資源供應,但是1.27元/立方米的價格還是使企業的成本過高。據相關資料介紹,1000立方米天然氣大概生產1噸尿素,天然氣價格已經占到成本的80%以上,而用煤或石油大概只占成本的60%。因此化工企業只能選擇用煤、石油等其他資源來替代。而城市用戶對天然氣價格的承受能力則比化工企業要高得多。 從今年開始,由于我國國內市場的需求增加,我國天然氣市場的需求會大于國內供應(國內產量預計為500億立方米,需求達到600億立方米以上),致使天然氣進口量逐步上升。因為天然氣以氣態形式存在時所占空間很大,所以主要是以LNG的形式進口。如按照歐美的LNG價格,國產天然氣與進口LNG相比,優勢并不明顯,所以進口的LNG會對我國國產天然氣形成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