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研究員李銳 人民幣升值,一方面農產品出口發生困難,另一方面國外農產品將以更加低廉的價格涌入國內市場,在我國目前農產品銷售本來就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對農戶的打擊無異于雪上加霜。
“人民幣升值壓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我國近十年來出口大量增加和吸引外資的飛速增長。由于實行出口導向的戰略,大量的出口優惠政策出臺,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同樣繁多。這些措施,與外部均衡的目標并非一致。由此,人民幣升值壓力日漸積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副教授李銳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升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也將會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產生沖擊。”
對農業經濟影響“弊大于利”
中國經濟時報:在2005年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達到9.5%的數據公布以后,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進一步增強,目前人民幣升值再度被市場提起。那么請問,如果人民幣升值將會對我國農業的宏觀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利弊各是什么?
李銳:人民幣升值對農業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農產品的進、出口;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出口;農業外資利用;農產品生產總量與生產成本;農村居民的收入與福利水平;農業生產結構與區域經濟。
人民幣升值對農業宏觀經濟的影響有利有弊。其中,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現在:不利于我國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出口,可能會惡化我國國際貿易條件;抑制農業外資的供給,而刺激農業外資的需求,最終很可能導致農業外資利用的數量減少;從較長的時期來看,會降低國內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從而導致農產品生產總量,特別是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產量的減少和生產規模的縮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可能會減少農戶的收入水平,降低其福利水平;在區域經濟方面,農產品出口較多的沿海各省、市農業所受的沖擊要大于其它內陸省市。
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現在:隨著國外更“便宜”的農業生產資料的涌進,可能會有助于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購買國外農產品的加工企業會得到一定的實惠;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轉移。
但是,總體上來看,弊大于利。
國際、國內市場遭受雙重擠壓
中國經濟時報: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的匯率政策會影響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貿易關系,影響國家農業政策,影響國內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的價格及規模,其原因是什么?具體表現有哪些?
李銳: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表明:人民幣升值將會提高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價格,而降低國外產品在我國市場上的相對價格。在我國出口產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在國際市場上,國外消費者和生產者購買一單位的我國產品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同時,在國外進口產品的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將意味著在我國市場上,我國消費者和生產者購買一單位的進口產品所需要支付的人民幣將會更少;通俗地說,就是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變得更加昂貴,而國外產品在我國市場上變得更加便宜,從而削弱我國產品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上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雖然匯率變動對外資利用的影響最終取決于供給和需求兩種力量的對比,但農業利用外資具有很鮮明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本幣的升值將不利于農業利用外資。就農業產業來說,人民幣升值,一方面農產品出口發生困難,出口只好轉內銷,另一方面國外農產品卻又以更加低廉的價格同我國農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競爭,直接導致我國農產品在兩個市場上的需求減少。在我國目前農產品銷售本來就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對農戶的打擊無異于雪上加霜。在農產品需求減少、價格降低和外資利用條件惡化的情況下,農戶將不得不減少生產規模和農產品的生產總量,直接導致農戶農業就業崗位減少,以及農業收入增長的停滯甚至滑落;由于農戶不是國外產品購買的主要力量,所享受到的好處,遠遠比不上其所蒙受到的損失,人民幣升值會使農戶的福利水平下降。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和根本,政府非常重視農戶的收入和福利狀況,人民幣升值對“三農”的影響勢必要影響到我國的農業政策。再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匯率的變動無一不改變這些國家的農業政策,譬如,農業補貼和稅收政策、農業的補償機制、農業的產業政策和農業的科技政策等等。歐盟面臨歐元升值所采取的是通過一套稅收和補貼制度對農產品的出口進行補貼,彌補歐盟內部與世界市場價格的差距。
沖擊的不僅僅是國內糧價和就業
中國經濟時報:人民幣升值將會對農村發展產生沖擊,那么這將對我國農民福利方面的農產品收入和農業就業造成哪些影響?其潛在福利損失能有多少?
李銳:據我們初步估計,人民幣每升值10%,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增長速度至少會降低10.9%左右,而國外農產品進口的增長速度至少會增加13.5-16.3%左右,農業貿易逆差將會進一步擴大。當然,由于各種產品的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不一樣,所受到的影響程度也就不一樣,人民幣每升值10%,糧食出口將會減少10.84%左右,大豆的出口將會減少20.8%左右,蔬菜的出口將會減少2.6%,糧食的進口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從較長的時期來看,糧食的進口量將呈不斷增長的趨勢;豆類的進口將增加15%左右,玉米的進口將增加18.3%……
人民幣升值將從三個方向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其一是出口需求的減少;其二是進口農產品的增加,其三是農業外資利用的可能減少,按平均每個農村勞動力年創造0.5萬美元的農業產值估算,農戶損失的農業就業崗位將會達到130萬左右。
但是人民幣升值有利于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口,目前,我國農業生產資料進口的大部分是化肥和農藥,初步估計,人民幣每升值10%,化肥的進口量至少會增加22.4%,農藥的進口量至少會增加16.5%。來自我國商務部外貿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已達到514.2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27.4%。由于升值擴大了進口效應,勢必給國內化肥和農藥生產企業以及國內糧食價格形成直接打壓。
農業的的外部空間可能進一步萎縮
中國經濟時報:我們都知道,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分享全球一體化的利益,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中國的農業目前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世界貿易體系?
李銳:中國農產品貿易增長的實績顯示,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分享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利益,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在較大的程度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既充分分享著經濟全球化的利益,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使更多的國家受益。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2003年中國是除法國外世界上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輸入國,中國經濟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達到55%,僅次于德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
盡管中國農業與世界市場的關聯程度日益增加,由1992年的15.8%,增加到2003年的19.4%,越來越融入世界貿易體系,但相對整個中國經濟而言,農業的貿易依存度并不顯著。從國際比較看,2002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占農業國內增加值的比重只有9.3%,而美國為41.1%、歐盟34%、俄羅斯36%。其政策含義在于,中國農業增長更多地依賴內在需求,農業資源主要被配置到解決國內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與此相反,農產品出口占主導地位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和泰國等,農業貿易依存度則高達99%以上。
從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來看,對這些農業外貿依存度高的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顯然有利;而中國農業的外貿依存度本來就低,一旦升值,外貿環境可能進一步惡化,外部市場可能進一步萎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