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鉀肥需求仍有提升,行業發展任重道遠!
眾所周知,我國國內的鉀肥需求難以自給自足,鉀肥對于中國來說不僅僅是個肥料產品,更是一個戰略物資。
記者從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獲悉,近年來我國鉀肥行業取得了不少成就,包括自給能力大幅提升、形成重大生產基地、自主創新能力強、綠色生產體系相對完善等,同時也存在行業發展受限于資源短缺、走出去成效不顯著、開發綜合利用問題較多等問題。
鉀肥消費三大預測
記者了解到,現階段,鉀肥行業面臨的形勢呈現出幾大特點:一是世界鉀資源相對集中,二是世界鉀肥市場呈現壟斷格局,三是鉀肥需求量仍有提升空間。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尚建壯對未來鉀肥消費做出了以下三大預測:
1
消費預測一:根據“3414田間肥效試驗”結果進行預測,需求量達到1900萬噸的可能性較小。
根據農業部主持的各種農作物主產地“3414田間肥效試驗”的結果,鉀肥鉀鹽行業分會大致測算了全國各作物鉀肥的最佳鉀肥施用量。假設中國大多數作物鉀肥施用量達到了理論最佳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鉀肥年需求量大約在1900萬噸左右達到穩定。但在實際施用過程中,由于使用習慣以及經濟性等多種因素制約,很難達到最佳施用量,因此需求量達到1900萬噸的可能性比較小。
2
消費預測二:根據農作物養分需求量預測,我國鉀肥需求量應超過1500萬噸。
2018年,我國主要農作物需鉀肥約為2860萬噸K2O,其中秸稈含鉀量約占總用量的80%,則秸稈含鉀約為2300萬噸。目前我國秸稈還田比例不到50%,假定養分流失和土壤中難溶鉀平衡,秸稈還田鉀在土壤中較長時間內能夠全部吸收, 則年需鉀肥2861-2300×0.5=1711萬噸,從以上方面可以說明:一是我國土壤缺鉀面積不斷擴大;二是我國土壤需施鉀肥量基本和3414試驗結果基本相符。在“供給側改革”的環境下,國內農作物種植結構進行調整,用鉀作物的種植面積有增有減,鉀肥需求量保持穩定。按照未來秸稈還田率分別達到60%,70%計算,則鉀肥需求量分別為1481萬噸和1251萬噸。
然而,該計算有以下幾個不確定因素:養分流失數量(20%左右)、土壤中難溶鉀溶出速度、目前我國秸稈返田比例不足50%,秸稈還田對農作物耕種會產生影響。綜合評價,從農作物養分需求量預測我國鉀肥需求量應超過1500萬噸。
3
消費預測三:根據主要鉀鹽消費國施用情況預測,我國鉀肥消費量應該在1100~1200萬噸。
我國鉀肥相對于其它鉀鹽主要消費國施用比例較低,而氮肥則明顯高于其它國家。據測算,全球化肥施用比例為1:0.28(N:K2O),而我國為1:0.19,即使靜態來看,我國鉀鹽市場需求仍然有著約50%的增長空間。保守估計2020年我國鉀鹽施用比例能夠達到0.25,則鉀鹽需求量將達到1134萬噸。
考慮到農田面積潛力擴大有限和用鉀作物總量未有大幅度調整的情況,預測我國鉀肥消費量應該在1100~1200萬噸。由于農民施肥習慣受價格影響較大,如果鉀肥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動,則鉀肥的施用量會隨之產生大幅變動。
行業發展五大任務
對于鉀肥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尚建壯提出,首先要合理控制國內產能。“鉀肥對于農業和國民經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鉀資源不足,每年我國進口大量鉀肥彌補國內市場缺口。進口必須保持價格穩定,保持價格穩定就必須有一定規模的自產量作為籌碼。我國用5.4%的資源保障20%以上的市場需求,因此鉀肥行業應在保護性開發資源的前提下,穩定產能規模才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其次要建設境外生產基地、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最后,要實現鹽湖綠色開發。
尚建壯說:“積極引導走規模生產的道路,堅持一個鹽湖一個開發主體,使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轉移,提高其采收率,科學規劃采鹵和限制廢鹵排放,穩定青海鹽湖股份、國投新疆羅鉀、青海藏格鉀肥龍頭地位,形成鹽湖開發利用企業為主體的科研體系;在察爾汗、東、西臺乃吉爾和一里坪地區進行綜合利用的基礎上增加鉀鹽和提鋰等的生產能力;青海的昆特依鹽湖、大浪灘鹽湖作為綜合開發提鉀的后備基地。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于生產經營存在困難較多、產能利用率和銷售利潤率長期過低、難以扭轉困境的企業,逐步引導主動退出。”
尚建壯告訴記者,推進我國鉀肥行業發展有五大重要任務。一是加大資源勘探力度。鉀肥資源緊缺是制約我國鉀肥產業發展的瓶頸,為此,應從國內、國外兩個層面拓展鉀資源可獲得量。首先要進一步加快國內鉀礦資源勘探,努力在境內找到更多的鉀鹽資源。保留一支精干的從事鉀鹽礦產研究的地質隊伍,繼續在全國重點找鉀區域開展鉀鹽找礦工作,努力尋獲更多的陸相鉀鹽,維持鉀鹽儲量的穩定。其次重視深層鹵水開發。柴達木盆地西部的茫崖鎮東北部大浪灘深層鹵水鉀礦普查區面積1363.52km2,因受多種客觀因素限制,目前僅對梁北凹地40%的范圍開展了普查工作。根據已有資料預估,這一普查區1500米以淺氯化鉀資源量約3.5億噸。
在力爭鉀資源國內勘探取得突破的同時兼顧境外找鉀,鼓勵企業“走出去”。“‘走出去’勘探開采鉀鹽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國鉀鹽的供應保障系數,而不是為了把我國公司在國外生產的鉀鹽從遙遠的地方直接運回國內。”尚建壯表示,在國際市場環境較好的情況下,國家應從投資、稅收、進出口政策上支持企業到國外尋找鉀資源進行戰略儲備,特別是到鉀成礦條件較好的世界重點資源區,勘探開發鉀資源。
二是優化鉀肥品種結構。根據我國農作物產品結構和養分需求,重點發展氯化鉀、硫酸鉀、鎂鉀肥、硝酸鉀、磷酸二氫鉀等不同規格要求的肥種,同時開發高效、環保新型鉀肥品種。針對我國土壤酸性日趨嚴重的現狀,依托產業優勢,開發以鉀為主的水溶肥、含多種中微量元素和有機質的全元素專用肥以及開發含鉀多元素礦物肥。三是建立鉀肥儲備機制。四是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五要推進難溶性鉀資源開發利用進程。
政策引導四大建議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作為全國性、專業性的行業組織,針對我國鉀肥產業發展也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
第一是產業政策。分會提出,完善產業政策實行總量控制;鉀肥新建、擴建項目列入審批目錄。根據鉀鹽資源儲量,對鉀礦資源開發實行總量控制,合理規劃鉀肥生產建設規模,有序開發。對于已開發資源,需充分挖掘礦藏潛力,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資源整合,使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傾斜。圍繞提升資源監管水平,建立和完善鹽湖資源管理長效體制,探索資源開發利用的約束性機制。鼓勵開發難溶性鉀礦開發技術,海水提鉀技術;經濟可行的情況下加快推廣鹽湖綜合利用技術。
第二是投資支持政策。從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發揮財政性資金的引導作用,繼續安排財政性資金用于鉀礦境內勘探、境外投資和勘探;加大海外投資的信貸額度等。簡化鉀鹽境外投資程序,提高審批效率。
第三是財政政策。考慮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第四是進口資質。對境外投資企業開放鉀鹽非國營貿易進口經營權。
分會表示,根據我國農業需求和各國合理施肥比例,建議產業部門協調農業部門組織專家團隊,通過調查研究,確定我國鉀肥合理需求量。加強對境外鉀資源勘探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組織一支由地質、礦山、化工、交通、經濟和外交等多學科的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組成的論證小組,對開發鉀資源的可能性和企業提出的勘探開發方案進行認真系統的論證。
從國內鉀資源來看,繼續支持尋找鉀資源的地質工作,培養一支精干隊伍從事鉀資源的調查勘探工作。重點研究油鹽共存盆地的古代鉀鹽成礦遠景,堅持落實油(鉀)鹽兼探的方針,制定有關支持政策和技術措施。同時對少數幾個含鉀盆地(如思茅、羅布泊和柴達木西部等盆地)進行鉀資源普查評價工作。
根據我國國情,結合國際慣例,盡快出臺鼓勵我國有關企業到國外開展風險勘探和開發礦產資源的政策和經濟上的扶持辦法。建議把境外鉀礦勘探納入國家銀行風險投資的優先支持范圍。
由于鉀礦境外開發投資周期長,風險大,對資金實力的要求較高,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或由鉀鹽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組建合資企業介入鉀鹽境外投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