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8日,中國農資傳媒、北方農資周報以及北京農媒人、農資360等自媒體與國家微生物肥料技術研究推廣中心聯合組成的調研團隊,深入山東微生物肥料企業調研走訪,了解微生物肥料發展及企業發展現狀,開啟2019微生物肥料企業走訪調研縱深行活動第二站??山東站的行程。這是“中國微生物肥料十佳品牌企業”評選工作第二輪綜合評審環節的一項活動,企業走訪于9月份開始。
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微生物肥料現已成為全國新型肥料中年產量最大、應用面積最廣的品種,是生態農業的大勢所趨,利用微生態技術修復土壤亞健康、突破農業健康高產優質瓶頸是當下的重中之重。在微生物肥料井噴式發展的當下,記者欣喜地看到,不少生產企業正在通過產品升級、技術升級、銷售升級、理念升級完成自身發展突破,實現突圍。
聚焦產品
遠離群雄逐鹿,發力高端產品
在“科技興農、綠色興農、品質興農”的大環境下,我國農業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新階段,肥料產品正朝著減肥增效、綠色發展、品質提升、輕簡化作業、功效多元等方向轉變,微生物肥料也因此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期。
煙臺順時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行強表示:“現階段肥料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絲毫不亞于其它任何一個產品市場,甚至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這是市場成熟度不斷提高的必然,也是行業洗牌的必經過程。許多人都在打價格戰,一些肥料廠家甚至開始走向低端產品。” 潘行強告訴記者,企業打價格戰的目的是搶占市場,而順時針選擇了另一條發展之路,不參與價格戰,聚焦局部市場,依靠原料優勢,向高品質產品、高端產品進軍。
據了解,煙臺順時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行村鎮工業園,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與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綠藻、紅藻和褐藻等海藻類以及貝殼類產品的品種和產量優越。根據資源優勢和市場需要,順時針開發研制生產出海洋生物系列新型土壤改良肥料10余個產品,并結合市場需要與目前土壤存在的嚴重問題把系列產品進行細分。其中,一款名為“勁柱”的高濃縮海藻生物肥在市場上賣到了1萬8千元一噸,大幅度高于市場同類肥料價格。潘行強透露:“順時針的產品通過產品效果,依靠套餐方案解決價格問題,最終達到降低農民種植成本、改良土壤的目的。”
青島根源生物集團總經理張曙冬認為,市場變幻莫測,變是市場不變的唯一法則。優質產品與優質服務是現今許多企業不景氣、虧損嚴重的情況下,仍能顧客盈門、產銷兩旺的法寶。因此,青島根源生物集團作為專注生物產品技術研發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的綜合性集團公司,以微生物作為研發核心,生物肥料以功能性肥料為主,致力于解決農業核心問題。
聚焦銷售
大單品、一體化策略嶄露頭角
市場促使生產企業盤點自身優勢,另辟蹊徑爭奪一席之地。可以說,在琳瑯滿目的微生物肥料市場中,銷售策略促使好產品更快地被市場認可,被終端熟知。
“大家都在一棵樹叉上往上爬,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這促使我們思考:我們企業的優勢是什么?對于農業來講,最重要的是什么?”據山東神農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林琳介紹,神農氏生產的微生物肥料采用日本工藝發酵,生物研究所進行技術支持,產品功能性特點較強,較一般企業更具競爭優勢。“而從整個農業來看,首先要健康才能高產,這個健康包括土壤健康、作物健康等等。一棵大樹有很多叉,我們選擇一根叉努力做好就行。所以我們做的就是抗病性的微生物肥料,通過菌的調整來調節土壤中的這些有害病菌。” 王林琳表示,“神農氏致力于幫助農民種出高品質作物,同時執行大單品策略以更好地服務農民。”
煙臺裕原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春開告訴記者,從2017年開始來,裕原一直在走一條“小路”,就是走一體化路線。“這個一體化首先是要挑選經營理念、價值觀與企業匹配的經銷商。一旦成為我們的經銷商,就不能代理、售賣其他企業的產品。我們是一個聯合體,你賣給農民的產品對農民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就反映了我們企業做出來的產品是什么樣的效果。” 于春開表示,一體化路線的重點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作物。作物處于什么狀態,什么時期應該補充什么營養,需要了如指掌,以便選擇最為合適的產品。二就是產品。土壤缺什么,肥料補充什么,這是施肥的主要目的,這就要求企業、經銷商提供合適的套餐。“為了保證植物全營養,我們目前還與三家企業成立了一個聯盟,產品相互補充,大肥、復合肥、微生物調理肥料都有,在源頭上把控好產品的品質和作用,賣給農民后也能夠達到好的效果。”
聚焦技術
顛覆傳統理念,省工省力省心
隨著農資產業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資市場的特點和競爭激烈程度要求農資企業必須建立起自己特有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已經成為衡量農資企業經濟實力、競爭能力的主要標準。通過調研走訪記者發現,裕原生物創新研制出的無土盆栽種植技術將開啟微生物肥料的另一方天地。
記者在裕原生物櫻桃試驗田現場看到,該技術外觀上與傳統盆栽相似,櫻桃苗種在了一個個塑料盆中,可盆中的“土”卻大有玄機。于春開介紹到,盆中裝的全是裕原生物生產的特制微生物肥料,根據櫻桃苗現階段營養情況進行調配,滿足作物所需。從土壤調理方面來看,該技術所使用的肥料完全沒有與土壤接觸,不會造成對土壤的危害;從種植管理方面來看,該技術解決了人工施肥管理的繁復工作,做到了省工省力省心。
“我們研發這個技術,就是想要改變傳統觀念,讓他們的投入能夠從作物中掙回來。”據了解,運用該技術能夠在1畝地里種植1000到2000盆的作物,所需特制微生物肥料30噸。目前該技術能夠滿足根系較少、較短的作物及蔬菜的生長。
聚焦理念
回歸農業本真特性
“農資生意是講良心的買賣,生產企業要關注農民的反饋,生產農民真正需要的優質產品。”在采訪過程中,于春開一再表示,隨著種植效益的大幅下滑,農資產品價格低迷,農民在肥料上的投入也隨之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農資企業更應關注農民的需求,嚴把產品質量關,讓農民真正得到效益,農資人決定不了市場,可以改變肥料產量與品質。
神農氏董事長劉偉深耕微生物肥料領域多年,提及微生物肥料現狀,他說:“近年來,微生物肥料為什么對農業的推進這么慢?我感覺是整個行業出現了一些比較混亂的現象,真正做微生物肥料的沒有幾家。”他表示,面對眾多微生物肥品種,農民沒有辨別能力,大多數隨大流盲目施用。同時,也有不良廠家魚目混珠,以假亂真,并沒有真正用心做微生物肥料,使微生物肥料行業出現混亂狀態,導致微生物肥料行業推進能力弱,農民和真正做微生物肥的企業受到傷害。
記者了解到,如今肥料市場良莠不齊,“真假肥料”難以辨別,不僅農民甚至農資人也不清楚有機肥與微生物菌肥的區別,部分不良廠家以此蒙騙消費者。于春開告訴記者,行業需要標準,同時也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消費者了解二者區別,具有辨別能力。劉偉也提議,從事農資行業,特別是微生物肥料行業的企業應該農業的本真,真正為農民謀福利。
如果說河北地區微生物肥料企業的生存之道是在發展大潮中適時調整發展方向,避免走彎路;山東地區的企業則是順勢而為、借勢突圍,通過產品、技術、銷售實現突破。不同的發展趨勢折射出我國農資市場海納百川的開放心態,反映著行業不斷升級的消費層次。加強品牌建設,發掘市場潛力,行業就能擁有更多選擇,微生物肥料定能綻放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