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19年前期氣候及境內外蟲源等因素影響,我市稻飛虱前期發生呈現始遷入較常年偏早,前期遷入峰次、遷入蟲量較常年偏少,遷入面較上年同期廣,田間局部蟲量大的特點。據市氣象預報,6-9月,我市各地平均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偏高;降水量與常年同期相比,東北部偏少,其余大部分地區偏多,與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偏多,利于稻飛虱的發生。各區縣要切實加強稻飛虱的監測預警工作,及時掌握發生動態,為指導防治工作提供準確的預報信息。
一、當前稻飛虱發生動態
截止6月12日,全市發生稻飛虱的區縣24個,較上年同期增2個,發生面積68.81萬畝(次),較上年同期減40.3%,大田平均百叢蟲量307.4頭,為上年同期的0.51倍,綦江、涪陵、南川、黔江、秀山局部田塊百叢蟲量最高達1380-15000頭,其中,綦江局部田塊最高蟲量達15000頭。
二、稻飛虱發生趨勢
根據我市農作物品種布局、栽培制度、稻飛虱歷年和當前發生情況、天氣預報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預計我市稻飛虱總體發生程度4級,渝南地區5級,與上年相當,發生面積450萬畝(次)左右。發生高峰期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
三、防治建議
稻飛虱的防治要抓住關鍵防治時期,采取“控白壓褐”的措施,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藥劑,實現節本增效。白背飛虱關鍵防治時期為6月下旬-7月上旬,褐飛虱為7月下旬-8月上旬,在每百叢蟲量達1000-1500頭時進行防治。防治藥劑可選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畝用30-50克;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畝用3.2-4.8克;或40%毒死蜱乳油畝用80-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