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有害生物抗性問題不僅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也為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隱患。抗性有害生物治理難度在哪兒?究竟有沒有可靠的解決辦法?近日,參加2018中國農田抗性有害生物解決方案高峰論壇的專家們全面分析農田抗性產生的原因,紛紛為防治這一頑疾獻計獻策。
農藥抗性頑疾還需“對癥下藥”
病蟲害抗性局面嚴峻
“害蟲抗藥性發展速度超過了新藥劑的開發速度!”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芮昌輝說。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初步統計,目前中國已有80多種重要農業有害生物對農藥產生了抗性。其中,害蟲(螨)超過37種,植物病原菌21種,雜草24種。
影響巨大的害蟲包括水稻稻飛虱(對煙堿類、噻嗪酮有抗性);棉花棉鈴蟲(對菊酯類有抗性);蔬菜小菜蛾(對幾乎所有藥劑有抗性)。病害方面有小麥赤霉病(對多菌靈有抗性)、水稻惡苗病(對咪鮮胺有抗性)。
農藥抗性頑疾還需“對癥下藥”
有害生物抗性發展迅速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劉都才介紹說,隨著酰胺類、磺酰脲類除草劑長達二三十年的使用,目前中國部分雙季稻地區稗草對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等常用除草劑產生高水平抗性。
棉花的抗藥性也不可忽視。20世紀80年代在棉田推廣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后,導致到80年代末棉蚜就已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田間防治基本失效。
農藥抗性頑疾還需“對癥下藥”
對癥下藥才能延緩抗性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李永平介紹說:“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包括靶標不敏感、藥液穿透率降低、代謝酶活性增強等原因,弄清機理后有助于找到合適的解決對策。”
對于常見的抗性問題,他開出了幾個關鍵“處方”:
第一,更換農藥品種。采用新的作用機制的藥劑,使產生抗藥性的個體重新對藥劑敏感。例如,褐飛虱對吡蟲啉產生高抗藥性后改用吡蚜酮。
第二,增加藥劑的穿透性。例如,使用具有溶解昆蟲體表蠟質層的溶劑來增強藥劑對昆蟲的毒力;使用植物油等來增加除草劑對雜草的滲透能力等。
第三,綜合運用其他措施。1、合理用藥,延長藥劑的使用壽命。2、將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與多作用位點抑制劑混用或交替使用;3、開發新的作用機理的高效殺菌劑;4、綜合治理,適當減少用藥。(胡元玨杜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