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跨界經營成了被追捧的生意經。更有一種絕對的說法是:互聯網經濟的實質就是跨界經營!
在農資行業中,經銷商和肥料生產企業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兩者之間互相滲透也成了雙方降低成本、增強對市場掌控能力的手段。但是跨界真的就這么好干嗎?特別當下市場形勢嚴竣,經銷商再把手伸到肥料生產領域搞跨界經營,是明智之舉嗎?
從大的產業發展邏輯上分析這個問題得出一種結論;而結合現實情況考慮,可能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甲方:經銷商生產肥料,可能帶來顛覆
跨界思維是用外行人的思維干內行人的事,讓外行人賺內行人的錢。而往往這些外來的和尚還非常可怕,跨界者一旦成功,往往都是顛覆式的創新。
經銷商向肥料生產企業的跨界是符合產業發展邏輯的,并沒有夸張到外行干內行事的地步。經銷商和肥料生產企業相比有三個不同,第一是離肥料使用者的距離更近;第二是服務成本更低;第三是定制產品的針對性更強。
這三個不同,決定了經銷商跨界經營是完全可能的。在產能過剩的市場上,經銷商跨界經營也不會建廠,而是根據服務地區的需要,從正規企業定制專供產品。企業掙了加工費,保持了長周期連續生產;經銷商也能給農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商品,從而穩固自己的市場份額,獲得相對高一些的利潤。
乙方:某些經銷商生產肥料,其實別有隱情
從大的產業發展邏輯上分析經銷商跨界生產也算是一種出路,但如果與肥料業的現實情況結合起來分析,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a
在現階段,經銷商注冊一個新商標生產或定制肥料其中有很多的弊端,并不值得提倡。
弊端一:肥料生產已經過剩,經銷商再定制產品,可能會給生產企業和市場帶來新的沖擊。一方面是有可能讓本該退出市場的生產企業繼續存活;另一方面是給市場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
弊端二:當前的肥料品牌多、產品概念多,經銷商推出的新產品或者要打品牌,或者要炒概念,二者都是要增加營銷成本的,而且不止是增自己的,也會引發同一市場的其它品牌營銷成本上漲。
弊端三:個別經銷商定制產品干脆就是做傍名牌的灰色生意。他們“創造”出一個與名牌肥料產品接近的品牌,借著自己靠近消費者的優勢,直接混著賣或是取而代之。
對于一個成熟的產業,經銷商或生產企業互相跨界,并不多見。比如國際上鉀肥銷售聯盟的存在,就是經銷商與生產企業利用各自的長處進行市場經營合作的案例,合作的紐帶是資本運作。但中國的肥料經銷商與生產企業間的合作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