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是江蘇省玉米上的主要害蟲,其一代幼蟲取食春玉米葉肉或蛀食未展開的心葉,造成玉米“花葉”,而且能鉆蛀莖稈和果穗,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據各地近期監測,江蘇全省玉米螟越冬代成蟲已進入羽化盛期,局部地區田間已查見幼蟲為害。隨著卵塊孵化,田間蟲量將會進一步上升,預計全省一代玉米螟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
1 預測依據
越冬代蟲量:全省冬后玉米螟百稈活蟲量加權平均38.7頭,列近6年第2位,其中淮北、沿海地區百稈活蟲量較高,豐縣、新沂在50頭以上;越冬代幼蟲死亡率24.2%,略高于歷年平均的21.1%。
誘蛾量:截至6月上旬,各監測點玉米螟性誘單個誘捕器累計誘蛾量加權平均197.5頭(15~985頭),如皋、新沂、睢寧誘蛾量高于其它地區,分別為985頭、482頭、393頭。根據逐日誘蛾量分析,沿江地區5月中旬進入成蟲羽化始盛期,產卵盛期出現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沿海和淮北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入成蟲羽化始盛期,產卵盛期出現在6月上中旬。
田間發生情況:6月上旬全省各監測點田間被害株率加權平均7.2%,列近10年第1位。其中,沿海地區發生較重,大豐被害株率41.3%,是上年的5.6倍;濱海被害株率28.9%,是上年的2.3倍。
氣候條件:據氣象部門預報,6月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2℃,降雨量與常年接近略少,對玉米螟發生為害無不利因素。
2 防治意見
由于今年春玉米播期長,生育進程差異大,各地要按照測報規范要求,認真做好系統監測和大田普查工作,及時掌握玉米螟消長和發生程度。同時,根據田間苗情和蟲情,開展科學指導,推進統防統治,確保防治效果。
防治指標:春玉米百株卵量5塊或花葉率達到10%以上進行普治,如花葉株率超過20%時,間隔5~7天進行第2次防治。
防治適期:沿江地區在6月上旬,沿海和淮北地區在6月上中旬。對進入大喇叭口期的玉米應立即開展防治,做到“時到不等卵”;在玉米螟防治適期內,當田間蟲卵量達到防治指標時,無論玉米是否進入大喇叭口期都應立即開展防治,做到“卵到不等時”。
防治方法:使用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蘇云金芽孢桿菌等單劑或復配藥劑足量加水噴霧,對進入大喇叭口期的玉米,也可撒施蘇云金芽胞桿菌或辛硫磷顆粒劑。
3 注意事項
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嚴禁使用禁用、限用的農藥品種。同時注意交替用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對于鮮食玉米要嚴格掌握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確保玉米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