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三化螟冬后蟲源基數調查,結合全區今春農情及氣候特點,參考歷史資料綜合分析,預計第一代三化螟發生程度為偏輕、局部中等,輕于上年與常年。發生面積約50萬畝。發生主要區域是桂中、右江河谷及桂西北的局部。各地第一代成蟲盛發期與去年同期接近,其中桂東南稻區盛發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桂中、右江河谷、桂西北稻區盛發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其它稻區4月上旬至5月上旬。螟蛾主要集中在秧田及早移植本田發生。
主要依據
1 有效蟲源面積 統計42個縣(市、區)2017年第四代三化螟發生面積54.23萬畝,分別比上年同期、歷年平均減少6.84%、49.88%;加權平均殘蟲量為211.91頭/畝,比上年同期增加11.51%,比歷年平均減少53.4%。
2 冬后蟲源基數 統計47個縣(市、區)加權平均冬后密度為188.66頭/畝,分別比上年同期、歷年平均減少7.42%、69.81%。其中桂中、桂西北、右江河谷23個縣(市、區)加權平均冬后密度為291.57.72頭/畝,與去年同期持平,比歷年平均減少68.06%。
3 氣候因子 2018年1月全區平均氣溫11.7℃,較常年同期偏高0.4℃;平均降雨量72.1mm,較常年同期偏多45%。與常年同期相比,除百色市西北部、桂林市北部和桂南大部正常到偏少1~8成外,其余地區正常到偏多,其中桂中大部及百色、田陽、平南等地偏多1倍以上。2018年2月全區平均氣溫13.1℃,接近常年同期,但月內氣溫起伏較大,上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3.2℃,中、下旬平均氣溫分別偏高2.3℃、1.2℃。平均降水量為1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偏少居1951年以來同期第5位。統計36個縣(市、區)各類型田加權平均死亡率為8.6%,較去年同期增加7.5%,比歷年平均減少31.7%。3月上旬全區平均氣溫明顯偏高,雨日少,降雨量大部地區正常到偏多。據廣西氣象臺預報:3月中旬平均氣溫,全區正常;旬降雨量,桂北、桂東偏多6~8成,局地偏少1倍以上,其它地區正常。雨量偏多不利于越冬三化螟化蛹和羽化,發生量會相對減少。
4 農事活動 當前,全區各地都已開始早稻種子浸播工作,早稻浸種育秧正有序進行,但比去年慢。截至3月8日,全區已浸播早稻種子774.23萬公斤,同比慢215.08萬公斤。3月上旬統計:全區水庫有效蓄水量為47.494億立方米,占有效庫容的47.14%,比上年同期減少0.149億立方米,比歷年平均增加5.079億立方米。
防治意見
3月下旬初至4月中旬初為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關鍵時段,各級植保技術人員要堅持田間調查,針對當地蟲情,因地制宜制定防治策略,開展分類指導。
1 農業防治 指導農民群眾抓緊時機在三化螟成蟲羽化前開展耙漚滅螟,盡可能利用機耕以加速禾蔸的腐爛,降低蟲源基數,提高滅螟效果。
2 人工摘除卵塊 指導農民人工摘除秧田的三化螟卵塊,降低第一代三化螟蟲源基數。
3 燈光誘殺 成蟲發生期間,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4 化學防治 對于達防治指標的田塊,應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進行,選用安全、高效、經濟、對口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