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12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產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準確把握春耕農資市場走勢,對于做好春耕農資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十分重要。為此,《農資導報》采訪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局長、中國東盟農資商會會長、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殿平。
《農資導報》:今年的《通知》有哪些特點?
李殿平:國家高度重視春耕化肥供應,多部委聯合下發保障春耕化肥供應的通知已成慣例。今年的《通知》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文件下發時間較早。今年1月15日下發,可謂近10年來最早的一次。2008~2014年,《通知》在1月17日至2月間下發,2015~2017年推遲到3月初。這說明2018年國家提早謀劃部署春耕化肥供應。
二是特別強調價格穩定。往年的《通知》主要是做好化肥供應工作,今年將價格穩定予以強調,這說明自2017年9月以來化肥價格持續上漲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多措并舉穩定2018年春耕化肥價格是今年《通知》出臺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是聯合發文單位增加。自2010年時隔7年中國人民銀行再次作為聯合發文單位出現,信貸支持也是如此。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局等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行業訴求,國家已關注到化肥行業利潤低、融資難、信貸難等問題,并著手協調解決。
《農資導報》:全力保障化肥生產是歷年《通知》部署的第一項工作,您怎么理解?
李殿平:化肥生產是保障供應的基礎。2017年以來,伴隨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受煤炭、天然氣、磷礦石等原材料供應緊張,化肥落后產能退出進程加快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化肥行業開工率持續處于低位,產量同比減少。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1~11月,累計生產化肥5750.9萬噸(折純,下同),同比減少4.0%,尤其是氮肥產業減量明顯,氮肥、尿素產量分別同比減少8.0%、11.8%。為保障化肥生產,國家有關部門已開展了大量組織協調工作。相信《通知》下發后,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協調和努力下,化肥供應情況會逐步好轉。
《農資導報》:《通知》中強調做好淡季儲備調控,您如何看待追加淡儲這一部署?
李殿平:國家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自2004年建立以來,在緩解化肥常年生產、季節性使用矛盾,保障春耕化肥供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儲備量從2004/2005年度800萬噸,上升至2013/2014年度1800萬噸,達歷史高點。近年來儲備量不斷縮減,2015/2016年度減至1200萬噸,2016/2017年度大幅減至468萬噸,2017/2018年度僅為459萬噸。
我們認為,盡管化肥行業產能過剩且已基本完全市場化,但穩定化肥淡儲制度、政府保留一定的主動調控能力很有必要。第一,化肥供應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民收益。第二,盡管化肥產能過剩,但供求的季節性、區域性和結構性矛盾仍在。尤其是化肥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在化肥使用高峰期也進一步集中的情況下,一旦使用地儲備量不足,用肥旺季很可能出現價格急劇波動。第三,在基層經銷商基本不儲肥的現狀下,淡儲確實發揮了“壓艙石”和“蓄水池”作用。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局、中國農資流通協會和中國東盟農資商會積極呼吁盡快啟動新的淡儲招標計劃,確保淡儲量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并優化儲備品種和完善對承儲企業的考核辦法。這一代表化肥生產、流通企業的呼吁,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并采納。
1月17日,國家發改委經貿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正式啟動了招標工作,并明確550萬噸淡儲任務分兩批進行,且在市場平穩運行前提下啟動第二批淡儲任務的制度設計,將有助于最大程度確保市場穩定。(索榮)